◎新华社记者 乔继红 杜静 赵嫣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十五五”规划布局谋篇。这次重要会议吸引全球关注的目光。
中国之治所创造的“两大奇迹”和战略定力,持续为世界注入可贵信心,贡献发展进步力量。世界期待,再启新程的东方巨轮,劈波斩浪,继续成为动荡变革世界的稳定之锚。
稳定向前:“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高铁穿梭,航线如织,自驾成潮……2025年中秋国庆假期,中国日均超3亿人次出游,商品和服务消费双双增长。热气腾腾的图景,是“十四五”期间中国内需潜力释放、发展韧性增强的生动缩影。
环顾全球,保护主义暗潮汹涌,强权政治阴云不散,地缘冲突多地延宕,世界经济在失速风险中艰难寻找方向。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习近平总书记洞察时与势,为中国经济稳健前行指明方向。
确定性,当今世界的稀缺资源。作为经济总量占世界约17%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正是对世界稳定发展的重大贡献。
“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有望达到14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年均增速5.5%,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一连串亮眼的数字,描绘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说,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利好全球”。印度尼西亚印多沃投资媒体公司首席运营官亨德罗·维博沃说,中国经济稳定向前,继续担当世界经济前行的重要引擎。
中国经济稳中求进,源于“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强调,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沙特利雅得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阿卜杜勒·阿齐兹·沙巴尼说,中国发展的一个突出优势就是重视科学的战略规划,并保持政策连续性。
“十四五”期间,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居世界第二;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建成运营、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飞、首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并转入常态化运营、全球首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大国重器彰显创新能量;人形机器人迭代、人工智能模型升级、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不断突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持全球第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显著。
中国经济向新而行,源于对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从2023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强调“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激发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开辟新空间,不仅夯实内在根基,也助力其他国家拥抱数字与绿色未来,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拓展新可能。
10月9日,比亚迪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巴西巴伊亚州正式下线。巴西总统卢拉在仪式上说,比亚迪将这里改造为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工厂,为巴西工业注入新的生命力,也让巴西拥有了更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
吉尔吉斯斯坦前驻华大使巴克特古洛娃说,中国推动降低合作国家的绿色技术成本,不断延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基础设施和过境运输走廊,一系列中国方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借鉴。“中国的发展是全球稳定与进步的重要因素。”
开放合作:“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
10月13日,从宁波舟山港出发的中欧北极快航航线首艘货船抵达英国。这是“冰上丝绸之路”的最新喜讯。面对地缘冲突威胁贸易畅通,一条更快捷高效、安全平稳新通道,为优化全球供应链、促进区域开放合作增添稳定力量。
面对贸易摩擦、脱钩断链、封闭排他的逆流涌动,中国坚定不移走开放合作的康庄大道。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