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10月27日

藏鸡“孵”出共富路

乡城县洞松乡热斗村谱写民族团结新篇

初秋的高原,风和日丽。在乡城县洞松乡热斗村的青山翠谷间,一群羽毛油亮、步伐矫健的藏鸡正悠闲地在林下觅食,“咯咯”的啼鸣声与村民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趣。近年来,热斗村各族群众携手发展藏鸡养殖产业,以一道坚实的产业纽带,串联起民族团结与共同富裕,绘就产业兴旺新图景。

过去,热斗村村民大多依靠传统种植业谋生,收入来源单一,发展动力不足。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洛绒泽仁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村里林地资源丰富,非常适宜发展藏鸡养殖。加之藏鸡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在市场上颇具口碑,是条值得开拓的致富路径。然而,当他满怀热情地召集村民商议时,却发现部分群众因对养殖技术不了解,心存顾虑,参与意愿不高。

“咱们是一家人,有困难一起扛!”洛绒泽仁这句朴实却充满力量的话,瞬间温暖了在场每个人的心。他迅速行动,主动对接县农业农村局,邀请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技术员带着养殖手册和防疫设备扎根热斗村,白天与村民一同搭建鸡舍、挑选优质鸡苗,晚上则在村委会开办“养殖夜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藏鸡饲养和疫病防治知识。为确保每位村民都能听懂学会,还特意安排懂双语的藏族党员现场翻译,真正让技术培训“无障碍”落地。

村民卓玛率先加入养殖合作社,她不仅自己勤奋学习,还热心帮助邻里。“一开始我连选鸡苗都不会,卓玛就手把手地教我,连她家用的饲料配方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你看现在我养的鸡,个个精神饱满!”一位受益的村民高兴地说。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热斗村的藏鸡养殖规模从最初的500只逐步壮大到如今的8000多只,并成功打造了有机藏鸡品牌,借助电商平台销往成都、重庆等大城市。

为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合作社推行“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运营模式,并优先吸纳脱贫户加入。有一户村民家中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无法外出务工,合作社就特意安排他负责鸡舍日常管理等轻体力工作,每月能稳定收入3000多元。“以前总为家里的开支发愁,现在靠着养藏鸡,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该村民感慨道。

如今,藏鸡养殖已成为热斗村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每位村民都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在养殖基地的墙面上,“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标语熠熠生辉。每逢佳节,藏族村民会热情邀请邻居到家中共饮酥油茶、同品糌粑;邻居们也常常带上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前去串门。大家在共同劳动中加深了情谊,在互帮互助中凝聚了共识。

热斗村的藏鸡养殖故事,是乡城县各民族群众同心奋斗、共创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展望未来,村里还计划进一步发展藏鸡深加工,积极探索“养殖+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让这条浸润着团结温度的共富之路,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

乡城县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