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10月28日

乡城县冷龙村赤松茸干片热销

拓宽群众增收路

本报讯 近日,乡城县香巴拉镇冷龙村的村民们脸上满是笑意——今年首批烘制的赤松茸干片一经推出,就受到对菌菇品质要求极高的云南及周边市场欢迎,还为村集体带来收入。同时,也让村里的老人和放假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增收,实实在在改善了生活。

以往,冷龙村的赤松茸多以鲜菇形式售卖,不仅不易保存,价格也上不去,村民们看着优质菌菇“卖不上好价”,心里总有些可惜。今年,冷龙村尝试将鲜菇精心烘制成干片,没想到这一改变竟带来了大惊喜:干片不仅保质期大幅延长,价值还翻了一番。首批赤松茸干片一经推出,就凭借过硬的品质赢得了市场青睐,很快销售一空。“能卖到云南市场,说明咱们的赤松茸品质过关!” 村民们看着销售账本,对未来的产业发展更有信心了。

村集体增收的背后,是村里“一老一少”忙碌的身影。在赤松茸干片加工活动室里,老人们成了绝对的主力,分拣、切片等关键环节,都由他们熟练地操持着。今年六十多岁的泽仁曲初,一边麻利地分拣菌片,一边笑着跟身边人唠嗑:“现在坐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一天干几个小时,就能拿到50元。这钱用来给自己买生活用品,给孙娃子买零食,花着特别舒坦!”对老人们来说,这份工作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能解闷,日子过得充实又开心。

而周末在家的学生们,也主动加入了务工队伍。高中生洛绒扎姆忙着在烘干设备旁翻动菌片,额头上沁出了细汗,却依旧干劲十足。“用自己劳动挣的钱买学习资料和文具,感觉特别有底气!”洛绒扎姆说,这段务工经历让她真切体会到了父母挣钱的不易,明白了“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

如今,小小的赤松茸干片,成了冷龙村的“致富名片”。截至目前,赤松茸销售收获共计31万元,它不仅让村集体的“钱袋子”慢慢鼓了起来,更盘活了村里的劳动力 —— 老人们不用再为“没事干、没收入”发愁,能发挥余热增收;学生们在假期有了实践的机会,既挣了零花钱,又增长了见识;村民们看着家门口的产业越做越好,心里也有了盼头。“以前总觉得村里没什么产业,现在不一样了,靠着赤松茸干片,咱们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这日子就像烘好的赤松茸一样,越来越有滋味,越来越有奔头!”村民们的话语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随着赤松茸干片产业的起步,冷龙村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未来,村集体还计划扩大赤松茸种植和加工规模,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让家门口的“增收路”越走越宽。

德色偏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