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10月28日

泥土里的黄金时光

◎董宁

当第一阵秋风掠过村头的老槐树,叶子便打着旋儿落在泥土上,乡村的秋天就踩着金黄的脚印来了。不像城市里秋意总藏在高楼缝隙里,这里的秋是铺天盖地的,裹着泥土的芬芳,浸着庄稼的甜香,把每一寸土地都染成暖融融的颜色。

最先醒过来的是玉米地。清晨的露水滴在玉米叶上,折射着朝阳的光,远远望去,整片田野像铺了层碎金子。男人扛着镢头走在前面,粗布褂子被风掀起一角,肩上搭着的白毛巾晃悠悠的;女人挎着竹篮跟在后头,蓝布头巾边缘沾着草屑,手里还攥着个刚掰下来的玉米棒。“咔嚓”一声,饱满的玉米粒裹着嫩黄的外皮落进篮里,女人的笑声顺着风飘得很远。男人抡起镢头,一下就把玉米秆砍倒在地,秸秆倒地的声响里,藏着丰收的踏实。等太阳升到头顶,田埂上已堆起一座座玉米垛,女人把玉米棒倒进板车,男人弯腰拉车,车轱辘碾过田埂的痕迹,像给大地画了道幸福的弧线。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挂上了玉米串,阳光斜斜地照过来,金灿灿的光映得人心里发暖。

玉米收完,大豆和红薯就赶着趟儿成熟了。收大豆要趁清晨,沾着露水的豆荚不容易炸开。天刚蒙蒙亮,村口就传来镰刀碰撞的声响,庄稼人蹲在豆地里,左手攥住豆秆,右手的镰刀贴着地面一拉,成片的豆稞就扑倒在田垄上。正午的太阳最烈时,板车上的豆稞已经堆得冒了尖,男人用绳子捆紧,女人在后面推,豆荚碰撞的“哗啦啦”声,是秋日里最动听的歌谣。挖红薯则要慢些,得先把红薯秧连根拔起,露出下面鼓囊囊的土包。老人常说:“挖红薯要顺藤摸,不然容易伤了果。”年轻人便学着老人的样子,用小铲子一点点拨开泥土,红皮的红薯露出来时,像地里长出的红宝石。傍晚,村头的红薯窖前挤满了人,大家捧着红薯往下递,窖里的人接过来码整齐,潮湿的泥土气息混着红薯的甜香,在暮色里漫散开。

孩子们是秋日田野里最欢腾的身影。刚收完玉米的地里,还留着半截玉米秆,他们就折下来当 “长枪”,在空地里追着跑。看见花生地里还剩些没拔完的花生,便蹲在地上刨,指甲缝里沾了泥土也不在意,剥出花生米塞进嘴里,甜津津的味道让眉眼都弯起来。有时趁大人不注意,偷偷从红薯地里挖两个小地瓜,在田埂边挖个小洞,捡些干树枝生火。火苗舔着地瓜,冒出的青烟弯弯曲曲飘向天空,孩子们围在旁边,眼睛盯着洞口,鼻尖凑上去闻。等地瓜烤得裂开皮,冒着热气时,大家抢着掰开来,烫得直甩手也舍不得丢,香甜的热气糊在脸上,满是孩子气的欢喜。

农家小院里的秋,比田野更热闹。院角的葡萄架早已挂满果实,紫红的葡萄像一串串玛瑙,垂得枝条都弯了腰。女人搬来梯子,伸手摘下一串,水珠顺着葡萄皮往下滴,放进嘴里,酸甜的汁水瞬间漫开。院中的老核桃树叶子开始落了,一片片黄叶子飘下来,落在晒着的玉米堆上。男人拿着竹竿敲核桃,“砰砰”几声,核桃就滚落在地上,孩子们抢着捡,剥开硬壳,白嫩的核桃仁放进嘴里,满是清香。最惹眼的是墙头的柿子树,黄澄澄的柿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风一吹,轻轻晃悠着,把小院照得暖融融的。屋檐下,除了玉米串,还挂着一串串红高粱,像一团团小火苗;院墙边的芝麻秆摆得整整齐齐,偶尔有熟透的豆荚裂开,黄豆滚落在地上,引得鸡群围过来啄食。

等庄稼都收进仓,田野就变得开阔起来。拖拉机的轰鸣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男人握着方向盘,犁铧在地里翻出一道道土浪,新鲜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女人跟在后面,手里撒着种子,一粒粒种子落进土里,像是给大地许下了新的约定。他们走着,说着,眼里满是希望——等来年春天,这里又会是一片绿油油的庄稼。

一场秋雨落下,把乡村的秋事都裹进了烟霭里。雨水打在玉米囤上,打在柿子树上,也打在刚种完的地里。泥土吸足了雨水,变得松软起来,藏着庄稼人的期盼,慢慢孕育着新的生机。乡村的秋,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最踏实的幸福,每一件秋事,都藏着泥土里的黄金时光,在岁月里静静流淌,温暖着每一个乡村人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