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白玉县建设镇播麦村的村民们迎来了丰收的好日子——村里依托“党员示范+庭院经济”双轮驱动策略培育的第一批本土黑土豆正式上市。1万余公斤紫黑饱满的土豆刚一亮相,就凭借独特的品相和营养价值,引得当地居民争相购买。
在白玉县建设镇播麦村推进农业升级的过程中,“党员示范”始终是核心牵引力。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试种名为“班昭黑美人”的黑土豆,从选种、施肥到田间管理,全程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以“庭院经济”为抓手,鼓励村民盘活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将特色种植融入日常生活,让“小庭院”变成“增收园”。经过数月精心培育,首批黑土豆迎来丰收,不仅填补了当地本土种植黑土豆的空白,更让村民们看到了特色农业的增收潜力。
“这黑土豆以前只在外地见过,没想到咱们村里也能种!”在白玉县市政广场的临时售卖点,热闹的景象格外喜人。村民们分工明确,有的蹲在地上仔细整理黑土豆,将其装入打包盒;有的肩扛手提,把一袋袋刚从家里运来的土豆搬到摊位前;还有人手持秤杆,忙着为选购的居民称重计价。虽然每个人都忙得满头大汗,但脸上却满是藏不住的笑容。“听工作人员说这土豆富含花青素,对身体好,我们都想买点尝尝鲜!”一位前来采购的居民说道,短短一上午,不少摊位的黑土豆就卖出了大半。
播麦村驻村干部四郎拥西告诉笔者,“这几天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咱村的‘班昭黑美人’土豆销售了不少,看着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我们打心里高兴。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把这黑土豆种好、卖好,带领大家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了解,此次上市的本土黑土豆,不仅让播麦村的“庭院经济”有了实实在在的产出,更通过“党员带头干、村民跟着上”的模式,激发了全村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接下来,播麦村将继续优化种植技术,拓宽销售渠道,让“党员示范+庭院经济”的发展模式结出更多硕果,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郎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