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涛 文/图
“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吉呷镇整个森林草原防灭火团队日夜坚守的最高褒奖。它对我而言,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一份提醒我责任重大的鞭策。我会积极分享我们的工作方法,带动更多人投入到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中,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颁奖仪式结束后,获国家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的稻城县吉呷镇巨水村“6·14”雷击火情成功处置典型案例的单位代表吉呷镇林业站站长郎文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激动之情。这位扎根基层的林业工作者,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荣誉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在10月24日召开的甘孜州2025年今冬明春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会议现场,气氛热烈而严肃,参会人员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专注。而会议中,对“典型案例”的重磅表扬环节,无疑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如同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州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新征程。
辉煌战绩:45起雷击火情成功处置
受特殊高山峡谷地形影响,我州极端天气多发难测,尤其是大风天气频繁,树线矛盾引发的森林草原火灾不可预判性增强。特别是初春时节,气候干燥,春雷乍动,林下可燃物大量蓄积,一旦起火便蔓延成灾。
然而,面对严峻的形势,参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各界力量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智慧。他们时刻保持警惕,严密监测着山林的动态。今年以来,全州已累计成功应对45起因雷击等原因引发的火情。其中,有5起案例格外突出,获国家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在这些案例中,从火情发现的那一刻起,整个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启动。监测人员第一时间准确报告火情位置和火势情况,县乡两级立即响应,乡镇半专业扑火队、乡村干部、快反小分队及护林员迅速集结,形成了强大的前期处置合力。最终,这5起火情都得到了妥善处置,将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雅江县德差乡中德差村“4·16”雷击火情和下德差村“4·16”雷击火情成功处置案例双双被国家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我认为‘4·16’案例能成为典型,关键是‘平时下足了真功夫’!现在我县实行的网格化管理在基层扎了根,微网格成员实行定期培训,突发状况能迅速辨别烟点,相邻村和‘快反小分队’第一时间联动并同步对接县级驻防力量,切实做到了‘打早打小打了’。最值得推广的是‘网格化排查+快速联动’,真正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第一时间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德差乡党委书记毛富贵介绍道。
重奖激励:真金白银彰显重视
面对这些“国家级”的优秀案例,州政府毫不吝啬,宣布给予每起10万元的现金奖励。这一举措,让全体森林草原防灭火人员倍感振奋。当代表们接过那象征着荣誉与奖励的牌匾时,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这10万元的奖励,不仅仅是一笔金钱,更是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和尊重。
除了5起获得国家级表扬的案例,另有40起经州森防指办公室严格认定的成功处置案例,也获得了每起2万元的奖励。道孚县孔色乡呷拉村“9·9”雷击火情成功处置案例就是其中之一。“受到表扬,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认可,更是对全体防灭火一线人员付出的肯定。我会把这份荣誉记在心里,落在行动上。”呷拉村支部书记怕太表示,“接下来我会带头,从值班值守、隐患排查、入户宣传、巡逻防控等方面做好今冬明春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长效机制:纳入预算保障持续激励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种“有功即奖”的机制并非昙花一现。州政府已明确将其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并正式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这一决策,意味着未来的每一个防火期,我州的“灭火英雄”们都能获得这份实实在在的荣誉与激励。
从政府层面来看,这一机制的建立,体现了我州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高度重视。森林草原资源是全州的宝贵财富,保护好这些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功即奖”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守护的良好局面。
除了奖励一线防控人员,我州还将防控的触角延伸至普通民众。州内正大力推广“甘快传”微信小程序,鼓励牧民、游客和广大群众成为森林草原的“移动哨兵”,一旦发现火情隐患,可随时随地上传报告。为了给这份“全民监督”的热情提供坚实后盾,州级财政专门设立了总额每年200万元的奖励资金池。截至目前,通过“甘快传”等渠道,已累计发放民众线索奖励资金30万元。这笔钱不仅增强了群众的警惕性,更编织了一张无处不在的全民防火网,让火情在萌芽阶段就被发现和报告。
我州这一系列“真金白银”的组合拳,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是重中之重,对于在这条战线上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党委政府绝不吝于给予最高级别的荣誉和奖励。这套激励机制,正转化为守护甘孜绿水青山的磅礴力量,为高原的生态安全铸就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