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10月29日

精描细绘生活美

◎刘昌宇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大千世界,三教九流,每个人都以各自的方式,畅享着生活的欢愉,细细品咂那些寻常的日子,在岁月的长河中,总能找到许多小确幸和小欢喜。文学大师汪曾祺在他的散文集《三餐烟火暖 四季皆安然》中,把书写的镜头聚焦于市井,开掘出寻常生活中不寻常的意义,从他温馨而又恬淡的文字里,我们可以从细微处体会到世间的温暖与安然。

汪曾祺是响誉海内外的文学巨匠,散文写作自成一家,风格独异。书中,他写自然物候,不单单写景色的秀美,还在突出四季流转中,着重把人类的一些相关活动,也纳入到他的笔下予以展现。比如,他写葡萄的繁衍、培植与生长,就不厌其烦地提到了人类为葡萄的丰产,在育苗、修枝、剪条上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精简的句子,加上口语化的用词,以极具代入感的描写,把四时的光景与诸色的人等,都摹写得鲜活生动,令人过目不忘。人与景的巧妙融合,也突出体现出世界的和谐与美好。

现实生活中,汪曾祺既是妙笔生花的文学家,也是风味独特的美食家。在他的笔下,一粥一饭、一菜一蔬,既暖心又养颜,从内至外无不透着蓬勃的生机。这些琳琅满目的美食,做工精细,口味鲜香,既是一个地方的标识,也是百姓烟火生活的写照。汪曾祺以其敏锐的眼光,洞悉着芸芸众生餐桌上的变迁,从他们的一饮一食中,找到了普罗大众快乐生活的源泉。书中,他写南北饮食的差异,从食材的取舍,到具体的烹饪方法;从口味的浓淡,再到迥然各异的吃法,不疾不徐,一路娓娓道来。有场景,有细节,有锅碗瓢盆激情碰撞的声响,有香脆食物滑入口中细细咀嚼的清音。透过他的妙笔,北方人的豪放不羁、南方人的温温尔雅,悉数跃于眼前。民以食为天,在平民百姓看来,天大地大,食是人生当中的第一大,解决了温饱,就有了快乐的资本,这样有滋有味的生活,又有谁不爱呢?汪曾祺的描写,就让我们体会到了美食生活的莫大魅力。

这也难怪许多人都钟爱汪曾祺的散文,因为它平淡冲和,自然温馨,于简静中自带一种清趣。这得益于汪曾祺师从沈从文的教诲。当年,在西南联大,沈从文在讲述文学创作时,提出了一种“贴着人物写”的文学观,课堂中的汪曾祺深受启发。而今,在品读《三餐烟火暖 四季皆安然》这本书时,就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创作手法已被汪曾祺运用得炉火纯青。书中,无论是讲叙吴大和尚买烧饼的故事,还是回忆闻一多先生给师生们上课的情景,抑或是记录作家自己与父亲和谐处世的点点滴滴。汪曾祺自始至终都能贴着人物落笔,这就使得他笔下的“这一个”,鲜明、独特,每个角色都不可代替。汪曾祺深入社会各界的寻常生活,操着与他们一样的语言,与他们平等相待,在感同身受中,体味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并以悲悯的情怀,道出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求。在生活的大潮里,让我们得以一睹现实的芳华,常不经意间,被他笔端的人物所惊心、所感动,从而深深地体会到现实的安稳,是有多少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那一个个平凡的劳动者,用他们勤劳的双手,酿出了生活的琼浆,他们是最称得我们称颂的人。

徜徉在《三餐烟火暖 四季皆安然》的情致意境中,深为汪曾祺观察生活之细、体察世相之准而叹服。春天的花,夏天的云,秋天的树,冬天的雪,相映成趣,联袂成美不胜收的四时风景。商贾富豪,贩夫走卒,亲朋故友,遗老遗少,人来人往,描画出纷繁的尘世“清明上河图”。这人间的烟火,奔放、热烈,点亮了凡尘,更点亮了人们的心空。汪曾祺却以其波澜不惊的精描细绘,活画出岁月的静好,让我们看到了平淡之中深蕴的美丽。

当我们还在为生活的单调乏味惆怅不已时,不妨打开汪曾祺的这本散文集,细细赏鉴他所描画的人间盛景。你会发觉,一苦一甜是滋味,一朝一夕是日子,一喜一忧是生活,一起一落是人生。多一点随遇而安,多一点淡定安然,我们看到的终将是春回大地、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