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11月03日

凿出宽广通“天”路

康新高速公路建设者在川西高原的攻坚与守望

康新高速公路建设现场一览。

◎魏娜 丁少宇 文/图

G318线这条“中国最美景观大道”,一踏入川西高原便显露出它的“双面性”——一面是雪山草原铺展的极致风光,一面是折多山垭口4298米海拔处的险象环生。每年有超过半年时间被冰雪、融冻与大雾裹挟,让G318线成了川藏线上的“梗阻点”。当地藏族老人常说:“折多山的风,吹得散云彩,吹不散行路难。”一条安全畅通的“天路”,是当地人民刻在骨子里的期盼。

如今,这份期盼正被中铁六局呼和公司的建设者们一点点凿进高原的岩层——康定至新都桥高速公路的推进,让“天堑变通途”照进现实,康新高速公路项目部承建的TJ4-2标段,正是这一工程的“最后拼图”。面对高原缺氧的“生命考验”、风雪无常的“自然挑战”,这支来自内蒙古的建设队伍,带着“蒙古马”的坚韧,在雪域之上开启了一场与极限的较量。

风雪中的使命:

以“缺氧不缺精神”破局

今年2月的一个深夜,寒潮突袭新都桥。板房内,暖气虽开着,却抵不住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项目部经理张强刚结束2小时周例会,指尖划过笔记本上的“涌水监测”“高反工友血氧表”“夜间保暖物资”,每一条都系着工程安危与员工冷暖。

“进场700多天,我们像在跟看不见的敌人打仗。”张强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他抬头望向窗外被雪覆盖的山峦,想起初到高原时的场景:有员工刚下车就因缺氧晕倒,有设备在低温下频繁故障,有突如其来的暴雪阻断了材料运输通道……可即便如此,没有一个人提出退缩。“对我们来说,接下这个项目,本身就是一场‘迎难而上的选择’。”

这份选择背后,是康新高速的特殊使命——作为G4218“雅安—叶城”高速的关键段,73.032公里里程横跨高寒缺氧、常年冻土、地质复杂等六大“禁区”,既需攻克技术难题,更要守护生态与民族团结。作为国家“基建队”,当祖国需要在川西高原架起一条“幸福路”时,中铁六局呼和公司的70名将士毫不犹豫地扛起了重担。“我们来自内蒙古,从草原到高原,变的是海拔,不变的是‘蒙古马精神’。”张强说,“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守望相助、行稳致远——这16个字,就是我们在高原上的‘精神密码’。”

创新中的突破:

以“专业匠心”降本增效

新都桥隧道的掌子面,是这场基建攻坚战的“主战场”。在这里,每一次爆破、每一次拱架拼装,都考验着建设者的智慧。起初,传统爆破工艺让项目部犯了难——炸药引爆后,不仅会对围岩造成扰动,还导致初期支护混凝土超耗严重,既增加了成本,又埋下了安全隐患。项目部成立了专项攻关小组,白天泡在隧道里观察围岩结构,晚上在办公室查阅资料到深夜;为了找到最优方案,还专程赴川藏铁路“取经”,对比十几种爆破工艺的优劣。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论证,“聚能爆破工艺”最终被确定为突破口。这一创新不仅让雷管用量减少10%,更让超挖现象降低20%,节省成本200多万元。

如果说聚能爆破是“降本神器”,那拱锚一体机就是“效率担当”。在传统拱架施工中,12名工人需要在狭窄的掌子面协同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大,还面临着掉块、坍塌的风险。为改变这一现状,项目部兵分三路:一路调研相邻项目的施工设备,一路走访3家专业厂家定制方案,一路模拟不同工况下的操作流程。当崭新的拱锚一体机开进隧道时,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引入拱锚一体机后,5人即可完成操作——2人控机械臂、3人拼装,工序时间缩短50分钟,安全系数大幅提升。

在施工日志上,这样的创新故事还有很多:为保护生态而优化的施工便道,实现隧道施工人员100%实名制精准考勤和实时位置追踪而增设广联达人员管理系统,设置电子围栏和危险区域预警功能降低违规作业风险,使用系统集成的三级安全教育模块和电子档案管理,确保全员培训覆盖率……每一项创新,都是建设者们对“精益求精”理念的践行,更是对高原馈赠的敬畏。

共融中的温暖:

以“责任担当”连接民心

建设之外,康新高速公路项目部更在书写“民心答卷”。20岁的藏族姑娘曲珠志玛,曾因家庭困难一筹莫展——母亲要照顾年幼弟妹,父亲打零工维生。项目部得知后,不仅聘她到食堂帮厨,还为她定制技能培训,如今她的工资能补贴家用,更找到了人生价值。像她这样的当地员工还有12位,项目部用“授人以渔”,让公路建设成了“当地人的事业”。

2024年7月,项目部积极响应甘孜州委、州政府乡村振兴号召,深入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向当地困难家庭开展爱心捐赠活动。此次捐赠的对象扎西家中4人,育有2子,一家人长期面临着生活困境,项目部及时为贫困户扎西家送去米面油与书包,这份帮扶让他重拾信心:“要靠勤劳致富,让孩子读书改变命运。”从优先聘用当地人到爱心捐赠,每一份温暖,都在筑牢民族团结的根基。

走进项目部,“弘扬蒙古马精神、永做开路先锋”的标语格外醒目。他们靠“日例会、周调度、月攻坚”压实责任,以“党员先锋岗”“青年突击队”凝聚力量,将“两路精神”与企业理念融合,锻造出能吃苦、会创新的队伍。正是凭借这样的精神力量,项目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2022年11月30日,瓦泽隧道左洞顺利进洞;2023年3月15日,瓦泽隧道左洞第一版二衬混凝土成功浇筑;2024年4月10日,新都桥隧道左洞进洞施工;2024年7月15日,新都桥隧道左洞第一版二衬混凝土浇筑完成;2024年9月,曾家沟大桥、新都桥枢纽互通的钻孔桩相继开钻,2025年7月15日,全线首梁架设完成……,当前,瓦泽隧道和新都桥隧道掘、新都桥枢纽互通、曾家沟大桥建设均有序推进。

天路未央,征途不息。如今,深秋的川西高原带有寒意,但康新高速如银色哈达般向远方延展。中铁六局的建设者们,正用坚守与创新,在这条通“天”路上,续写着基建人的担当与传奇。

据悉,康新高速公路建成后,康定至新都桥的通行时间将从2小时缩至1小时内,折多山的“险与堵”将成为历史,同时,对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文旅资源开发、推动乡村振兴、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