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11月03日

苇间听风

◎周广玲

秋天的芦苇丛像翻开的书页,一页一页,一层一层,风吹过,芦苇似麦浪般的铺开,如梦如幻。芦苇随风飘荡时,耳边传来的风声,时轻时重,时急时缓,你仔细地听,脑海中便会闪现出一段段的往事,倒像是在倾听时光里碎片的声音。苇丛深处,沙沙的声响将我包裹,从四面八方涌来,那声音是干燥的,但带有暖意,芦苇纤维摩擦时,发出特有质感的声音,清脆而有节奏。这声音不知来自何方,但身陷其中,会有着一种无边无际的包容。

风是无形的,在芦苇间,描绘出了它的轨迹、气息和力量。风吹过芦苇秆,芦苇秆就成了它纤细的骨架,风拂过芦苇叶,芦苇叶就成了它轻声细语的声腔。静静地聆听,这声音丰富而深遂,近处传来清脆的“飒飒”声,像撕开书页声,又像石子敲击的声音;远处则是连绵的“簌簌”声,仿佛风吹秋天的落叶,又似细雨滋润泥土。风摇芦苇声声远,风随苇动,声淡无影。这么多声音交织在一起,很是美妙,分明是芦苇生长的声音,风只是在附和。

《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句,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芦苇苍茫的景象。几千年前,或许也有这样一个秋日,诗人伫立水畔,凝望无边无际的芦花,思念着“在水一方”的伊人。那穿越千年时光的苇间风,至今仍带着求而不得的惆怅,以及对逝去之物的深深感伤。风渐渐大了些,整片芦苇荡生动了起来,开始以统一的步调,一浪赶一浪的姿态,向着同一个方向俯仰、摇摆。不再是零星的私语,而是集体的合唱。金色的波浪,一层一层地推向远方,与天相接。

苇间听风,心里的空虚、得失、忧虑,被风吹了起来,仿佛也轻了许多,淡了许多,像一粒尘埃,渐渐消逝在了芦苇间。夕阳西下,芦苇的轮廓,在渐暗的光线中变得愈发清晰,像用墨笔细细勾勒出的铁线描。远处的湖面上,有归巢的水鸟掠过,留下几声短促的鸣叫,更添空阔。此时芦苇已融成一片深沉的、摇曳的暗影,唯有风的声音,依旧充盈于天地之间,古老而又新鲜。我带不走这一片芦苇,也留不住这一阵风,但我仿佛感觉到,那风声已经灌满了我的衣袖,那清冷而苍茫的秋意,已涌入了我心中。

站在苇丛间,将身心交给大自然,聆听风穿过芦苇发出的声音。那声音轻柔却坚定,仿佛风是芦苇最亲密的知己,与每一根苇秆低声絮语。它们之间的默契不需要言语,只需一缕风的轻抚,就能将心意传递到远方。芦苇沉默不语,风却懂得它的心事,当风拂过,芦苇荡起的不仅是层层波浪般的传递,更唤醒了内心深处,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敬畏。

苇间听风,听的不仅仅是声音,而是一种时空的对话。风吹过芦苇,吹散了心中积聚很久的不快与烦躁。让我感受到一种清静的愉悦,一种开阔的宁静。在这广阔的天地间,我随风一样自由,那风的音符,让我突然明白,从前的种种执拗,何尝不是一种束缚呢?人的生命,应该像芦苇一样,中空而挺拔,这样才能承受四季的风雨,顺应自然的节奏。风来了,就随风起舞,风停了,就静静站立,这其中自有一种顺应自然的从容与坦荡。

在这个秋天,遇见芦苇,倾听风声,与大自然来一场温柔的邂逅,让心灵在金色的芦苇间自由地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