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11月04日

“把脉问诊”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九龙县烟袋镇人大代表履职推动产业振兴新动能

本报讯 “我们村的青果种了十几年,现在因味道差、产量低,价格卖不上去,村民们都很着急!你能帮我们想想办法吗?”近日,九龙县烟袋镇“135”人大代表接待日上,烟袋村村民唐克花向人大代表倒起了苦水。

面对产业升级的瓶颈制约,烟袋镇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作用,探索基层代表履职新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人大动能。

烟袋镇青果种植面积超千亩,青果产业曾是支柱产业,品种老化、管理粗放导致品质下降,长期依赖传统种植模式,缺乏技术支撑,产业陷入“低质低价”恶性循环,村民收入持续缩水。镇人大依托“代表接待日”机制,收集群众诉求清单,组织代表深入田间调研。在烟袋村青果林中,村党支部书记坦言:“2013年引进的品种已退化,果实酸涩、果形小,市场竞争力不足。”村主任王天林补充道:“去年尝试嫁接雷波脐橙失败,损失不小。”代表们通过实地测量土壤、分析种植数据,结合村民访谈,锁定“品种退化、技术缺失、产业链短”三大症结,为后续破局奠定基础。

“产业升级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借鉴先进经验。”镇人大主席团提出“走出去、学进来”思路。“石棉是四川黄果柑之乡,气候条件与我们相似,何不借鉴经验?”经多方调研,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自治乡马厂村的“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引起代表关注——该村通过引入甘平新品种,实现亩产3000公斤、成本控制在千元以内,带动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在镇人大的推动下,10月26日,一支由人大代表、村干部组成的调研组赴石棉考察。在马厂村种植基地,代表们现场学习高接换种技术,探讨“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机制,并与马厂村达成构建技术帮扶计划,调研结束后,镇人大迅速制定《青果产业升级方案》,明确品种改良、技术升级两大路径。

从田间问诊到跨域取经,从技术帮扶到长效监督,烟袋镇人大持续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优势,以精准履职打通产业堵点,以制度创新激活内生动力,通过“调研-协商-落实”闭环机制,构建人大代表履职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实践样本,不断书写“小产业”推动“大振兴”的生动故事,让希望的田野焕发勃勃生机。

景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