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11月05日

理塘县:党建领航产业旺

图为理塘县格聂镇民宿协会成立大会。

图为理塘县禾尼乡禾然色巴村牧民养殖的牦牛。

◎叶强平 文/图

清晨的格聂雪山顶泛着金光,理塘县格聂镇然日卡村的四郎罗布不再只是放牧人,而是“民宿+牧场体验”项目的服务员。“以前靠天吃饭,现在家门口上班,每月有稳定收入,还能学手艺!”四郎罗布的笑容,折射出理塘县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几年前,格聂镇民宿虽多,却因零散经营、缺乏标准,难以形成品牌。格聂民宿产业党支部书记多吉坦言:“没有党组织的引领,我们可能还在各自为战。”

转机来自镇党委的统筹整合:12个村的245万元产业周转金被集中使用,成立民宿产业党支部,推动9个村联合发展集体经济。党员带头赴外地学习,制定《格聂民宿服务标准化手册》,让“雪山民宿”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运营”。

在则巴村,党员洛泽仁率先改造自家牧场,打造高端民宿“格聂牧云”,并带领牧民学习服务技能、讲述非遗文化,让“民宿+文化”成为增收新路径。“党员不带头,谁还敢闯?”贡布的话道出了党员标杆的引领作用。

产业能级提升,是格聂镇最直观的变化。镇党委推动“资源变资产”,打造“徒步+住宿”“转山+驿站”产业链,今年然日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4万元。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马匹入股”模式,“以前马是交通工具,现在是‘股东’!”牧民它新笑着说。镇党委从游客“吃、住、行”上下功夫,旅游旺季为牧民累计增收300余万元。

“以前开会是干部讲,现在是大家议!”格青村村民达瓦在“议事会”上提出的分红方案被采纳,激动不已。通过“党员联户”机制,200余名牧民通过技能培训成为旅游服务能手,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在海拔4200米的禾尼乡,另一场“牛”变革正在发生。

“过去我们养牛,最怕疫病和销路。”禾然尼巴村牧民克曲回忆。如今,他不仅是养殖大户,还是党员技术服务队的一员。这支队伍,正是禾尼乡“乡党委统筹+村支部牵头+党员带头”三级联动体系的缩影。

乡党委每月召开集体经济分析会,动态解决养殖难题;村党支部牵头组建合作社,党员带头加入理事会,带动牧民从“散养户”走向“组织化经营”。全乡已培育50余名“土专家”,30名党员成为产业“领头雁”,年均服务牧户超2000人次。

“我们不再只是养牛,而是经营一个产业。”禾尼乡党委书记王继江介绍,通过“园区+企业+合作社+牧户”模式,建成8800亩优质牧草基地,年收益200万元,带动500余人次就业。牧民以入股方式参与鹏飞牦牛养殖基地,享受利润分红。岭戈村牧民洛绒格登说:“去年我分红拿了两万多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随着牦牛存栏量达7.4万头,草原生态压力增大。禾尼乡划定三季牧场,推广“放牧+补饲”科学养殖法,设立30户党员示范户,带头实施“母畜留养生仔、公畜育肥出栏”模式,既保障了牦牛营养,也减轻了草场负担。

从格聂雪山的民宿到毛垭草原的牦牛,是理塘县党建领航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理塘县紧扣党建引领全局“统合能力”,以组织联治为抓手,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核心举措。通过“政府引导+科研支撑+企业运营+农牧民参与”四方协同,推动县乡村三级联动,组建跨区域联合党支部,破解土地流转、资金整合等共性难题。

集体经济发展成效被纳入理塘县县乡党政班子考核、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等重点内容,确保责任层层压实。截至2024年,理塘县打造2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新增4项有机认证,建成物流港与集散中心,荣获“中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称号。

理塘县高效运用中省州衔接资金1.07亿元,着力打造牦牛产业集群、优质牧草基地等项目,149个村集体经济收益达1991万元,其中3个村收入破百万元,4个村达50万元以上。

理塘县以党建为笔,以组织为墨,在高原上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牧民增收、生态和谐的振兴画卷。党建引领,正成为这片土地最坚实的发展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