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罗文婕/文 丹巴县委宣传部/图
十月的川西高原,秋色如丹。被誉为“美人谷”的丹巴,碉楼掩映于斑斓的林海之间。10月27日晚,东女国广场华灯璀璨、掌声如潮,2025中国四川嘉绒藏族风情季美人谷选美大赛在此圆满收官。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深度对谈、一场地域美学的集中呈现。
赛程回顾:
从百名佳丽到“金花”绽放
自8月中旬以来,本届大赛吸引了上百名嘉绒藏族姑娘踊跃参与。她们在系统集训、才艺打磨与舞台实战中不断成长。复赛阶段,“国风+民族”融合的才艺展示令人耳目一新,最终30名选手脱颖而出,晋级决赛。
决赛紧扣“丹巴美学”主线,分设“自然灵感秀”“时尚融合秀”“嘉绒盛装秀”三大篇章,层层递进地展现嘉绒文化的多样魅力。经过激烈角逐,呷西玛凭借端庄仪态、对嘉绒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在“嘉绒盛装秀”中的出色表现摘得“金花”桂冠;仁青拉姆、班马初获“银花”称号;高明婷、桑郎拥珍、扎西拉姆荣获“石榴花”奖项。赛事还评选出最佳人气、才艺、上镜等单项奖,并由四川省成都市蜀都公证处全程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金花”得主呷西玛在赛后激动地说道:“更多的是意外和惊喜,这份沉甸甸的礼物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感慨,“我们丹巴不管是服饰、文化还是美食,都非常优秀,这些都值得让全世界知晓。”她的感言,道出了众多选手共同的心声——选美不仅是展示自我,更是传递家乡文化底蕴的契机。
文化传播:
从“舞台展演”到“世界语言”
这场持续两个多月的赛事,其意义早已超越竞技本身,成为嘉绒文化系统性展示、创新转化与广泛传播的重要平台。
大赛评委、中国国际时装周开幕式总导演曹雷直言:“丹巴早已超越单纯的选美,更多是在展示嘉绒文化的传承与活力。”他观察到,选手们的服饰、节目乃至举止之间,都体现出对传统的全新融合与创新,让古老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焕发新生。他建议未来应“以文化为魂,时尚为媒”,持续打造这一可持续IP,并通过非遗体验转化,增强游客参与感。
2023年度“金花”获得者贡秋拉姆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传承应“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联合老人整理口述史、保护老技艺,让历史“活”在记忆里;另一方面借助短视频、文创等新形式,让古老文化融入当代生活,实现“守”与“传”的有机结合。她表示,期待与更多伙伴一起,“将丹巴的美发扬光大,将丹巴的文化流传远方。”
参赛选手尹帮春也深有感触地说:“比赛不仅是选美,更为我们丹巴青年提供了深入学习家乡文化、推广家乡的平台。”这些来自不同视角的声音,共同勾勒出丹巴文化从“活态传承”到“创新表达”的清晰路径。
赛事尾声,首位丹巴美学数字宣传大使“夏尔嘉姆”全球首发,标志着丹巴文化传播迈入虚实结合的新阶段。这座美的桥梁,成功连接起嘉绒人文底蕴与国际时尚的对话。
文旅融合:
从“美人IP”到“地球之花”
赛事落幕,美的回响仍在延续。连续多年举办的选美大赛,已成为丹巴推动文旅融合、实现发展转型的关键支点。在四川省委提出“建设世界级文旅地标”的背景下,丹巴的实践更具示范意义。
近年来,丹巴县坚持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围绕“以农为本、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理念,打造“地球之花·美人丹巴”IP,构建起全域全季旅游格局。丹巴县嘉绒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刘杰阐释了“地球之花·美人丹巴”文化IP的深层价值:“核心目的在于文化传承创新、经济转型升级和品牌形象塑造。”选美比赛作为鲜活载体,系统性展示了嘉绒藏族独特的东女文化、服饰、歌舞和非遗技艺,推动传统文化实现活态传承。
值得关注的是,丹巴基卡依村近日成功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为丹巴文旅发展再添国际级名片。刘杰表示,将以基卡依村入选为契机,“全面推动丹巴美学走向世界”。具体路径包括:深化文旅融合,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优化以甲居、中路藏寨为代表的核心景区品质;强化政策与产业支撑,推动农文旅产业向更高水平融合。
成效已经显现。刘杰介绍,通过“全域全季”旅游营销模式,丹巴实现了全网曝光量超10亿+,品牌影响力倍增。文旅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核心引擎,不仅游客接待量与旅游综合收入持续增长,更成功吸引了希尔顿、松赞等高端品牌入驻,民宿产业也实现了从“简单住宿”到“场景体验”的转型升级。
芸途文旅、巅石户外总经理管文辉作为在丹巴投资民宿五年的经营者,深切感受到这一变化:“随着丹巴曝光量越来越高,前来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民宿的经营效益明显增加。”武汉游客白先生的体验更具象:“来到这里不仅看到了美丽的姑娘、多样的民族服饰,更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不虚此行。”
从“美人IP”的塑造,到“地球之花”的绽放,丹巴正以美学为引领,以文化为根基,在传承与创新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之路,让优秀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