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11月06日

理塘县“三资”转化激活乡村共富新动能

(上接第一版)实现集体经济提质与牧民多元增收的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曲登乡普查村的牧民泽仁,过去喂养30头牦牛,年收入不到10000元。如今,他把牦牛入股到村里的合作社,成为曲登乡普查村勒通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股东,不仅每年有稳定分红,还在牧场打工赚工资。“以前怕雪灾、怕病害,现在有了集体,心里踏实多了。”

泽仁的经历,是曲登乡推动“规模集约+三资转化”的缩影。曲登乡联动5个村组建合作社,建成4个现代化牧场和8000亩牧草基地。草场植被覆盖率提升15%,牦牛年出栏量达8600余头,全乡集体收入增长至285.6万元。

“我们不只是养牛,更是把草场、牲畜、劳动力都变成了可以运营、可以增值的资产。”曲登乡党委书记洛绒英巴说。

奔戈乡卡灰村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将集体牧场——霍曲吉祥牧场作为突破口,牧民以牦牛入股,成立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将世代赖以生存的牲畜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股权。除了牦牛养殖,卡灰村还依托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开发温泉山庄,形成了牧场养殖、温泉旅游、特色餐饮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沉睡的资源被唤醒,闲置的资产焕发新生。 2024年,霍曲吉祥牧场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24.5万元,户均分红约3200元。

在哈依乡,藏香和酥油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电商直播间里,主播们正热情地向全国各地的网友推介着当地的特色产品。凭借着丰富的非遗资源,哈依乡走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与增收双赢的道路。酥油产业方面,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实施“334”收益分配机制,有效兼顾了短期收益与长期风险防控。藏香产业方面,以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核心,推动技艺整合与股权量化,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引入直播电商拓宽销售渠道,推动产品创新与年轻人才回流。

非遗资源不仅得到了活态传承,也成为了村民们致富增收的“金钥匙”。2024年,哈依乡产出酥油2.8万余斤,产值185万余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40.32万元;藏香产业带动增收12万元。

“我们不仅是在卖产品,更是在传承文化。”呷依布里、桑多等四个村联合成立的哈依乡吉禾农产品商贸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次乃拉姆说。如今,不少年轻人返乡学艺,非遗从“记忆”变成了“产业”。

拉波镇中扎村整合三村资金100万元入股龙头企业,发展藏香猪与牦牛产业,形成年固定分红10万元的稳健收益;木拉镇盘活闲置养殖场带动80户就业,重塑资产价值;奔戈乡创新“牧光互补”模式,流转草场资源建设光伏电站,土地复用增收30%,农牧民每年获固定收益,实现生态资源的经济溢价。

从曲登的牧场,到哈依的藏香,从呷洼的蜂蜜,到奔戈的光伏……“三资转化”正在川西高原理塘县书写着一个个“点绿成金”的故事。

叶强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