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顺林 全媒体记者 罗文婕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我州西南陲的乡城县,素有“康巴江南”美誉。这里独特的自然禀赋,为有机产业培育提供了优质土壤。今年以来,当地以“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创新实施集体经济“微改革”,从政策、产业、机制三个维度协同发力,探索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政策赋能: 构建“三驾马车”驱动格局
立足资源禀赋与发展实际,乡城县构建起“政策保障+市场运作+主体联动”的集体经济发展体系。通过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甘孜州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八条措施〉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压实责任、明确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具体实践中,当地积极推行“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合作模式,通过土地流转、保底收益、阶梯分红、劳务协作等方式,有效构建起“企业盈利、集体增收、农户致富”的良性利益闭环。
产业联动:
从“单打独斗”迈向“集群发展”
在农业产业融合方面,巴吾村的“葡萄+”模式成效显著。该村引进柒捌玖酒庄,签订每公斤不低于7.6元的葡萄保底收购协议。同步发展的225亩无筋豆种植,在“专家团队+技术服务站”全程指导下,实现亩产900公斤,依托“保底收购+电商溢价”双渠道销售,年收益达80万元,带动120名农户实现务工人均增收1225元。
畜牧业发展同样亮点纷呈。今年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后,乡城县全力推广“借猪还猪”模式。返乡青年泽仁曲批创立的藏猪养殖合作社,免费向160户农户提供猪苗和养殖技术,出栏时按市场价回收。这种“零风险创业”模式极大调动了农户积极性,带动养殖户均增收3600元。
此外,“光伏+牦牛”生态养殖基地通过智能化饲喂系统,将出栏周期从5年缩短至3.5至4年,有效破解了高原牦牛“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养殖困境。
机制创新:
清洁能源与集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机制创新方面,乡城县推动清洁能源与集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贡札100万千瓦光伏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收益分红”机制,在建设期吸纳3000余人就业,人均月收入达5000元;运营期每年向村集体分红230万元,实现户均增收625元,为集体经济开辟了“阳光收益”新渠道。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30日,全县5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482.57万元,其中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22个,20万元以上的村5个。乡城县正以集体经济为纽带,精心编织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原新画卷。
“我们将持续深化‘微改革’实践,让集体经济成为共同富裕的‘金钥匙’,为涉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乡城方案’。”乡城县委书记杨林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