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11月07日

今宵寒较昨宵多

◎琦垚

眼前正是诗人笔下的景致:“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纷纷落叶归大地,秋收冬藏,寒意悄然而至。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这些自然界的景象和古老的句子,都在讲述着寒冷来临的事情,殷切地叮嘱提醒人们:天寒,多珍重。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寒冷从今起,一日寒似一日,直到冬尽春来,柳暗花明。

漫漫冬日,悠长寒冷的时光。即便如此,古往今来,人们对冬寒的态度始终是一个郑重的伸开双臂欢迎的仪式,就像迎接一位远客一样的热情欢欣。

这世界上的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寒凛凛的冬天亦是如此。除了那不讨人喜欢的冷,还有着很多好玩有趣的事:板起脸时冷若冰霜,而笑起来更是喜气洋洋,温情可爱。

寒风吹得天地空阔,阳光泼泼洒洒,豪气千丈。晒暖儿,闲聊天,时光那么舒缓悠长,像一篇不舍得读完的散文,每一个字都那么普通,组成一个句子又是那么华丽耀目;宛若抬头仰望空阔的云天,太阳的光芒照在人们素朴的脸庞上,寻常的面庞也会像一首诗一般生动,散发着阳光的气息、天空的深邃。

还有踏雪寻梅,那白茫茫的世界,两朵三朵的亮丽;还有围着冒着热气的饭桌,一家人热腾腾地吃火锅;静夜里听雪落,手里握着一杯热茶,倚在暖气旁闲闲地翻书;养一盆水仙,养一盆绿意盎然,静等水仙花开,素朴的日子弥漫在清幽幽的香气中……冬天有那么多值得期待的美好事情。

诗云:“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遍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作冬藏。”人们迎冬,各地的风俗不一,但秋收冬藏自古皆然;地域的差异,也只是形式不同,其中的情怀是一样的。

冬有冬闲之说。这时候,忙碌了一年,人们终于有了一些空闲,有了一些生活上的闲情雅致,可以做一些平时要花费很多时间的美食,俗话说是“补冬”。谚语云:“立冬补冬,补嘴空。”说得很是生动形象:一个“补”字就把迎接寒意的意气风发立起来了,让美食增强体力精神,好和寒冷并肩前行。

这时候,走在傍晚的胡同里,鼻端缭绕着热暖暖的一股香味——是八角大料的香混合着猪肉的香。谁家在炖排骨?心里升起暖意。这人间烟火味里想起一首词中的句子:“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冬天易起乡思,怀念故园之暖暖的往事。从前,人们日子过得再不宽裕,冬天到了,也会郑重地迎接冬天的到来:到集市上买两斤排骨,找出经年不用的老陶罐,热腾腾在炉火上炖一陶罐。尽管陶罐里尽是萝卜、粉条、豆腐、青菜,但一家人围着炉火,热乎乎地吃饭的情景,像春天一般长在了心里,随身携带在游子的心田;忆及此,再寒冷的冬天也暖融融的。

在北方多年,常听人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里有吃饺子的习俗。立冬处于秋冬之交,饺子与“交子”谐音。一家人坐在一起,调馅,擀皮,吃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亦是冬日美事一桩。

有的地方,人们会将鸡和白萝卜炖在一起迎冬;“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有的地方讲究要吃绿白相间的葱花;有的地方会吃甘蔗,俗语言“立冬食蔗不会齿痛”;“老酒要冬酿”,有的地方酿酒。

每样事都充满了情怀和美意,是对生活更美一些的祝福和期冀。

再溯着时光之河,看看古人的冬日吧: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小火炉,美酒,一二知己,闲饮酒,话诗词。遥远的旧时光,想想就充满画意。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一个人也不错,那就看落日如霞,读几页诗书,画九九梅花图,在小火炉上煮茶。

“人生从容向晚,微笑向寒。岁月予你以风霜,你予岁月以风度。愿你染尽霜华,心中温存如初。”读到这样温情脉脉的句子,嘴角弯弯,像泊在窗外柿子树上的月亮。从容向晚,微笑向寒。愿你三冬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