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甘孜 文/图
11月4日,西子湖畔弦胡声声、哈达飞扬——浙样巴塘杭州行动“浙风润巴塘嘻啵共此时”文化交流展演以巴塘非遗节目对话杭州的江南雅韵。藏式风情与宋韵美学在这场展演中实现了一次文化交流的深情握手:交往缩短山海距离,交流激活古老非遗,交融绘就两地同心。
浙样巴塘杭州行动“浙样巴塘”杭州周系列活动启动以来,来自甘孜州巴塘县的藏戏团与弦子艺术团的艺术家们化身“移动的文化风景”,把高原非遗跳进杭城烟火。从湖滨商圈到钱塘江游船,从“大莲花”到“杭州之门”,从德寿宫红墙到金沙江奔流——巴塘艺人把弦胡拉进亚运地标,把藏戏唱进宋韵长廊,让杭城市民在“一步一景”里遇见措普沟的云、巴塘的月。一次次展演、一次次打卡、一次次碰撞,正因浙川对口支援的东风,才有这场双向奔赴的诗意润心;更因文化展演为媒,钱塘江与金沙水携手,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交流合作新画卷。
西子湖畔绽放文化交融之美 游客盛赞:“民族多样性铸就文化多元性”
被称为“雪山上的红牡丹”的巴塘藏戏《降嘎冉》高亢揭幕,弦子舞《快乐的弦子娃》踏歌而来,杭州的国风走秀《扇语旗韵》团扇轻摇,一曲《乌兰巴托的夜》更唱得人心尖滚烫……当晚,西子湖畔湖滨苹果旗舰店门口的活动舞台上精彩上演,近十个巴塘特色的文艺节目与杭州宋韵创意表演交相辉映,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被誉为“中国弦子之乡”的巴塘,此次把高原的非遗风采带到了杭州——一连多个弦子舞轮番上演,让杭城观众一次看个够。“在弦子舞中,女生舞姿以柔美为主,男生则展现出激情昂扬的气场。”巴塘弦子艺术团成员益西卓玛说,巴塘的古老节拍落在湖滨步行街的霓虹之间,非遗与都市有了交集。弦声里,是千年弦子;灯影里,是美丽杭州。
当《乌兰巴托的夜》的旋律响起,来自巴塘的邓珠次仁深情开唱。“我是带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喜爱来演绎这首歌的。”邓珠次仁说。演唱间隙,他还走下舞台与观众互动,将洁白的哈达赠予现场观众,传递来自雪域高原的真挚祝福。“哈达代表着最纯粹的美好祝愿,能收到这份祝福特别温暖!”山东游客王一程带着哈达说,活动让他近距离感受到巴塘文化的魅力与巴塘人民的热情。尤其是巴塘文化热情鲜活,民族服饰和特色道具极具辨识度,让他产生去巴塘打卡的念头。
借浙川对口支援的东风,杭州亦捧出最温柔的夜色回礼——杭州模力艺术团国风模特走秀《扇语旗韵》登场:一把团扇半掩笑靥,一步一摇皆是江南的烟雨与诗意……“希望杭州越来越好,也祝愿巴塘与杭州的情谊越走越近!”现场,在杭州工作的年轻情侣赵鸣鸣和祁甜沉浸在浓郁的氛围中,“巴塘的歌舞独具雪域风情,56个民族各有风采,正是这种多样性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一句话,把现场观众的心里话亮得通透:因为文化“三交”,山与海不再遥远,巴塘与杭州的情谊也将更为深远。
金沙江畔出发,钱塘江面起舞
两江牵两地,文脉共交融
此外,来自巴塘的艺术家还将舞台“搬”上了钱塘江——游船自滨江码头启程,一路踏潮而行:钱江龙雕塑昂首欲飞,奥体中心“大莲花”舒展绽放,杭州国际会议中心与大剧院构成“日月同辉”盛景,杭州世纪中心“杭州之门”宛如展翅飞翔……凭栏远眺,他们的目光追随着两岸次第展开的杭州地标性建筑,在江风的轻抚中领略杭州的城市风貌与人文底蕴。巴塘的歌声在桥洞间回荡,杭州的历史与未来随潮声一并涌来——一船跨越山海,两江共此华章。
作为杭州的母亲河,钱塘江不仅以“天下第一潮”闻名遐迩,更以潮涌向前的姿态,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千年文脉与时代新声。游船行进间,江面波光粼粼,两岸地标性建筑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当游船掠过见证亚运荣光的奥体中心“大莲花”时,巴塘舞者们纷纷赞叹江南都市的璀璨多姿。
这份对“江河孕育文明”的共鸣,让他们联想起故乡的金沙江。奔腾于川西高原的金沙江,在流经巴塘时,以奔腾丰沛的身姿孕育出独特古老的巴塘文化。作为藏戏四大流派之一的巴塘藏戏,以古朴唱腔、华美服饰演绎着藏族同胞对自然的敬畏;弦子舞则用轻盈舞步、婉转旋律,将金沙江畔的千年故事融入每一次转身。这些刻在巴塘人血脉里的文化符号,此刻与钱塘江的大气磅礴悄然相融。
“金沙江的奔腾滋养了巴塘文化,钱塘江的壮阔承载着杭州底蕴,两条江河虽相隔千里,但各自孕育着璀璨的文明。”邓珠吉村在游船甲板上感慨道。江风拂面,远处城市的光影倒映在水中,连接起了巴塘与杭州的精神脉络。此情此景激发了他们刻在基因里的表演欲,瞬间让甲板变身草原,桥洞化作雪山。他们即兴跳起弦子舞、唱起家乡歌,铿锵的舞步与悠扬的歌声在江面回荡,与钱塘江的浩渺气象交织共鸣。
金沙江的奔腾与钱塘江的壮阔,在此刻的江面上相遇相融;巴塘文化的高亢热烈与钱塘潮涌文化的奋勇争先,在同一个时空中彼此呼应。游船继续向前,江水绵延不绝,正如两地文化的交流与共鸣,流向更远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