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11月18日

甘孜:贡嘎山下绘就民族团结多彩画卷

王长生到各地宣讲。

◎全媒体记者 罗文婕/文 九龙县融媒体中心/图

这是一片在宁静中孕育和谐的土地。110多万各族同胞比邻而居、亲如一家,在彼此的尊重、理解与包容中,凝聚成“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这是一片在团结中生长希望的土地。从昔日“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艰辛跋涉,到今天打造“文旅之州”“有机之州”“清洁能源之州”的奋进征程,甘孜人民对“民族团结是发展之源”这一道理,有着格外深切的体会。

回望甘孜七十五载沧桑巨变,每一步足迹都深深烙刻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印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由内而外的生机。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族儿女正以昂扬的姿态投身建设家乡的滚滚热潮,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稳步向前。

联谊结亲,情谊在走动中升华

民族团结,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团结,是心与心的交融。甘孜州创新实践的“干部联户+石榴籽工作室”机制,如同一条条坚韧的“红纽带”,将干部与群众、不同民族的家庭紧密相连,让民族团结从文件走向现实,从口号化为真情。

在泸定县得妥镇椒子坪村,彝族群众倪万贵和藏族干部张锐斌“结亲”的故事,已成为当地的美谈。一声自然而亲切的“亲家”,道出了超越血缘的深情。张锐斌作为得妥镇党委副书记,在“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中与倪万贵家结对联谊。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点滴间的关怀:宣传惠民政策,联系畜牧兽医专家指导养殖防疫,帮忙申请产业补助……“就是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张锐斌朴实地说。

然而,正是这些“小事”,让倪万贵一家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家里有什么困难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倪万贵感慨,如今两家常来常往,过彝族年、火把节、藏历新年都会互相邀请,“大家你来我往的,就跟我们自家人一样的。”这种基于日常走动和真诚帮扶建立起来的情感,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如果说张锐斌和倪万贵的故事是“走出来的亲情”,那么九龙县的退休文化干部王长生,则让这份团结的种子在文化土壤中生根开花。

王长生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王老表”。他自身的家庭,就是民族团结最生动的范本:一个由藏、汉、彝三个民族组成的和谐大家庭。他将“家和万事兴”的切身感悟,酿成了数百场深入基层的宣讲。

在寺庙、在乡村、在校园,他不用讲稿,而是用自创的诗歌、快板和脱口秀,将“爱国、守法、感恩、团结”的大道理,化为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乡音俚语。他负责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已接待超过5000人次。在这里,人们在观展、听课、欣赏文艺作品的轻松互动中,完成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层认同。

“荣誉是肯定,更是期望和鞭策。”“王老表”依然激情满怀地奔走在一线,用他特有的方式,讲述着“一家亲”的动人故事。

倪万贵与张锐斌的“亲戚”情,王长生家庭的“融合”范本,是甘孜州6.5万名公职人员联谊26万余户家庭生动实践的缩影。这套“1+2+N”的干部联户机制,编织了一张覆盖全域的民族团结网络,让干部走下去,把群众请进来,(下转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