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国雁
在当代散文界作者中,刘亮程无疑是最闪亮的星辰之一。他的作品风格温婉平和,文字间流淌着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作者于平凡生活场景描写中蕴含深刻哲理思考,展现乡村生活细腻、鲜活、坚韧质地。《一个人的村庄》宛如夏夜里的晴空,散发着质朴而深邃的光芒。这部散文集自1998年问世以来,便以其对乡村生活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描绘、对生命的深刻探寻,在读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刘亮程出生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小村庄,30岁时他背井离乡前往乌鲁木齐打工,城市的漂泊经历反而让他对家乡的思念愈发浓烈,在城市的黄昏,他望见夕阳落向西北家乡的方向,夕阳下的村庄、牛羊、一草一木都勾起了他的回忆,于是他开始书写家乡村庄,以“闲人”刘二视角,细腻描绘村庄里的风、树、牲畜、人物等一切事物,由此诞生了《一个人的村庄》。书中的黄沙梁村,并非简单的地理坐标,而是作者灵魂的栖息地,是其精神世界的具象化表达。
从内容来看,刘亮程能从笔下的村庄、生活琐碎日常,从草木风云乃至家畜等事例中发现哲理,既有着泥土般的质朴,又散发着诗的韵味。比如“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如此生动活泼的乡村景象跃然纸上。他用直白的语言描绘生活。他写冬雪,“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这是对个体生命孤独性的深刻认知,在村庄的岁月变迁里,他看到了生命的孤独延续。写动物,驴、狗、牛等在他的笔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轨迹和思考方式,“驴日日看着我忙忙碌碌做人,我天天目睹驴辛辛苦苦过驴的日子”,这种对动物生存状态的关注,实则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反观;写村民,那些平凡琐碎的日常劳作、家长里短,在他的叙述中都饱含着生活的温度与生命的韧劲。
在写作手法上,刘亮程大量运用白描,用简洁质朴的文字勾勒出乡村生活的原貌,不加雕琢却生动传神。如“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野地上闲转。”简单的语言,不加修饰,村庄以及一个人扛着一把铁锨兜兜转转的画面跃然纸上。同时,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笔下的事物鲜活灵动,比如在描写狗的一生时,他这般写道:“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看似简洁的语句,却深刻地揭示出生命的神秘与未知。再如“阳光对于人的喂养就像草对于牲口,光线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人的内心及前途的光亮程度”,独特的比喻让人眼前一亮,也引发读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
从主题深度而言,《一个人的村庄》不仅仅是对乡村生活的记录,更是对生命、时间、孤独等哲学命题的深刻探讨。“早晨天刚亮我爬起来,看见那个黑影又长大了一些……一棵枯死的老胡杨树突然长出许多枝条和叶子”。再现了生命的坚强和孤独生命的茁壮成长。在这个村庄里,时间仿佛是静止的,又仿佛是永恒流动的,“许多年之后你再看,骑快马飞奔的人和坐在牛背上慢悠悠赶路的人,一样老态龙钟回到村庄里”,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豁达与对命运无常的坦然。村庄里的每个人都在孤独中与世界对话,在孤独中寻找生命的意义,这种孤独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在独处中对自我的深度挖掘。这时也把作品内涵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一个人的村庄》让生活在喧嚣都市中的人们,有机会停下匆忙的脚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的关系,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进步的同时,不要遗忘了内心深处对宁静、对自然的渴望。刘亮程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通过作品为我们保留了一个即将消逝的乡村世界,让我们在文字中寻回那份失落已久的乡愁与对生命本真的热爱。《一个人的村庄》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乡村生活的记录,更是一部对生命、自然和时间的哲学著作。当我们真正离开那片心灵的故土,才惊觉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恰恰是生命中最珍贵的部分。这本书,成了我枕边不可或缺的伴侣,也值得每一个渴望回归本真、探寻生命意义的人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