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通过建立三级推进机制和四项保障机制,采取“3+9”州县分级示范模式推进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紧扣“高品质保护、高水平利用、高质量建设”要求,示范打造亮点村落、精品村落,带动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整体推进,既让传统村落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又实现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化传承润民心
宜居工程解民忧
理塘县仁康古街历史文化街区,4.29公顷的保护范围内,古街古巷蜿蜒曲折,传统藏式建筑保存完好,散发着浓郁的历史韵味。当地以“修旧如旧、活化利用”为理念,通过建筑修复、文化造景、业态植入等举措,对历史街区进行更新保护,让这条古老街巷成为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上独具“诗情画意”的文化体验区。
“我们希望让历史文化‘活’起来,让仁康古街成为集文化体验、旅游商业为一体的特色街区。在这里,游客既能沉浸式感受仓央嘉措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古街古巷中触摸历史的温度;又能便捷体验现代藏式商业的便利,品尝特色美食、选购文创产品,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美好邂逅。”理塘县住建局局长泽仁邓珠希望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留住游客,更能传承独有的民族文化。
在色达县,极端低温曾是当地群众生活的一大困扰。如今,格力空调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的应用,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即便在零下35℃的严寒环境中,室内温度仍能持续稳定在18-22℃,让高原冬日暖意融融。
目前,全县集中供暖面积已达23.33万平方米,覆盖县城主要公共建筑。与此同时,当地建成全州唯一的制氧站,今年投资1300万元,对色达制氧站进行功能扩增,日产能提升至20000瓶,为常年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干部群众、往来游客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
色达县居民泽拉姆说,以前没有水暖的时候,全家只能靠电暖桌取暖,现在有了水暖,每个房间包括厨房都非常暖和,在家里呆着相当舒服。
据了解,针对高海拔、极端气候等恶劣环境,色达县住建局投资3.2亿元全力推进集中供暖工程,目前县城公共建筑已基本实现供暖全覆盖。“制氧站的建成投用,则进一步解决了高原缺氧的痛点,让大家的生活更舒适、更安心。”色达县住建局工作人员陈林表示。
供暖供氧的合作方甘孜州能源发展集团“三供”项目负责人张蕾则表示,在民生工程建设中,公司采取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创新技术路线,通过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等,目前已累计争取各类资金6.16亿元,加快了高原宜居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提高了广大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十五五”擘画发展新蓝图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州立足高原实际与发展需求,未来,我州将通过优化城镇空间格局、明晰城市建设方向、实施九大重点行动,全面提升城乡发展质量,推动城乡建设再上新台阶。目前,全州已储备城乡建设项目1273项,估算总投资达757.94亿元,其中24项重大工程项目正重点推进,总投资443亿元,为“十五五”时期城乡建设按下“加速键”。
从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传承,从供暖供氧工程的落地见效到城乡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我州始终以“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城市发展理念为指引,把民生福祉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盼。
从“十四五”的硕果累累到“十五五”的壮志启航,我州各族干部群众用实干绘就民生画卷。一项项工程的落地,是党和政府深切关怀的生动体现;一步步坚实的跨越,是迈向共同富裕的有力步伐。随着“十五五”规划的科学制定和深入实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雪域大地上,必将绘就更加璀璨的城乡建设画卷,迎来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