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 舍生忘死救群众 鏖战冰雪 全力以赴保民生勇斗火魔 临危不惧显本色抗洪抢险 搏击洪流铸忠诚 ■ 姚志广 左军威 文/图 武警甘孜藏族自治州支队分布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康巴高原,环境气候恶劣,群众生活条件简陋,自然灾害频发。因此,抢险救灾就成了武警官兵的家常便饭。当洪水肆虐时,在暴雪封山时,在地动山摇时,无数的危难时刻,武警官兵总是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这个支队先后参与抗击雨雪冰冻、地震、山洪、泥石流、扑火等自然灾害60余次,每次都成功排除了险情,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国家挽回数亿元经济损失,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赞誉和藏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甘孜州石渠县真达乡受灾严重,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紧要关头,该支队决策果断、反应迅速,第一时间投入到抗震救灾。面对余震不断、道路不通、气候恶劣等困难,面对瓦砾遍地、断壁残垣,撕心裂肺哭救声的惨烈场面,他们强忍悲痛,连续奋战216个小时,手磨破了、膝磕烂了、肩扛肿了,忍饥挨饿,与时间赛跑,全力挽救一个个生命垂危的遇险群众。官兵们采取轮流搬运、锯开钢筋,用肩扛手刨等方法,成功救出幸存者3名,挖掘尸体23具,营救转运安置群众3000余人,搭建帐篷160顶,从废墟中挖掘出价值170多万元的金菩萨、唐卡和名贵藏药,全部如数上交。17日,武警官兵紧急抢通石渠县至真达乡生命通道,为真达乡受灾村民紧急送去了1000公斤大米、300公斤面粉,10桶清油和茄子、青椒、胡月瓜等1200余公斤蔬菜。受到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好评和受灾群众的一致拥护,支队石渠县中队政治指导员李进良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个人”。 去年4月10日17时02分,炉霍县发生里氏5.3级地震。地震发生后,该支队330余名官兵走上街头,搭建帐篷、安抚群众,稳定人心;深入学校、医院、敬老院和人群集中地域,转移学生、伤病员、孤寡老人和群众,入乡进村、进村入户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全力以赴开展抗震救灾工作。通过1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共转移住校师生820余人、妇幼保健院住院伤病员25人、群众300多人,搭建帐篷400余顶,设置救助服务点2个,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在历次抗震救灾任务中,支队官兵始终把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昼夜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舍生忘死救群众,抒写了高原卫士的忠诚。 鏖战冰雪 全力以赴保民生 去年3月,连续7天的暴风雪肆虐了整个甘孜州。其中,炉霍县受灾尤为严重。境内,宗麦、宗塔、罗秋、上罗科、下罗科等5个乡镇地面平均积雪厚达60厘米,最厚的有75厘米,上万名群众吃不上食物,正在严寒饥饿中苦苦地等待着救命粮。该支队闻警而动,迅速投入100名兵力,派出康明斯卡车5台,兵分5路担负救灾物资的装载、输送和卸载任务。5卡车救命粮草正缓缓向极重灾区开进。宗麦乡离县城78公里,海拔3480米,道路崎岖,30公里路程都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盘旋,路面是脸盆大的石块、沟壑,加之积雪覆盖、暗冰交融,分不清哪里是路,驾驶员凭着多年的冰雪路行驶经验一步步试探着前行,稍有不慎,后果将不堪设想。车队行进到日加山时,官兵被眼前的险象惊呆了:路上的积雪齐腰深,驾驶员一踩油门,车轮就在冰雪的泥潭中打旋,官兵脱下身上的大衣、棉衣铺在坑洼里,垫平路基,全体人员推着卡车一步一步通过险峻路段。经过近4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满载生命希望的粮食、牧草终于安全送到灾区群众手中,使受灾群众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亮光。“感谢共产党,感谢解放军,你们是‘青天大老爷’,是咱老百姓的救星……”。灾区藏族群众双手合十,虔诚地说道。 去年4月21至22日,康定县境内连降大雪,最厚处积雪达80公分,积冰达20厘米,造成318国道康定至新都桥方向折多山口两侧堵车10余公里,涉及车辆1200台,被困群众3000余人。该支队受领任务后,迅速集结250名官兵奉命破冰除险,救助受灾群众,共疏通道路10余公里,清理积雪、积冰100余吨,为受灾群众送去20箱矿泉水,20箱面包、饼干等干粮。当受阻了2天的车辆陆续离开时,车上的司机和乘客纷纷向官兵挥手致敬。 勇斗火魔 临危不惧显本色 甘孜州境内山高谷深,林木茂密。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甘孜火灾高发。2010年以来,该支队成功参与处置、扑灭各类火灾15起。在火魔面前,官兵们临危不惧,与火魔殊死搏斗,一次次用血肉之躯筑起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火墙”,彰显了临危不惧的卫士本色。 去年2月3日至11日,九龙、德格、理塘等县先后发生3起森林大火,支队、大队、中队3级迅速联动,快速出击,从不同区域奔赴火场。针对火场风力大、火势猛,海拔高、山势陡等特点,各单位准确判明风力、风向、地形、地貌等情况,科学部署,活用战法,分组行动、相互配合,与火魔展开殊死搏斗。冬日的山火异常猛烈,风到之处、烟火四起,烈火的热量让人窒息。然而,官兵们在熊熊大火面前没有退缩,充分发扬了高原官兵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开始了一场场与火魔赛跑的生死较量。有的战士鞋烧破了、头发烧焦了,但他们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没有一人退缩抱怨。他们连续奋战,终于成功将大火扑灭,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数千万元,受到了党委政府和驻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让我们将时间拉回到2010年的元宵夜。2月28日20时许,康定县跑马山观音阁附近山林突发火灾。该支队出动100名官兵克服山高路陡、夜黑林深和天气寒冷等自然环境因素,在海拔2800多米的山林之间,利用锄头、工兵锹等灭火器材,战严寒、抗火魔,挖隔离带、扑明火、埋暗火,及时扑灭了大火,有效保护了国家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当地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 抗洪抢险 搏击洪流铸忠诚 洪水无情人有情。今年以来,受连续强降雨影响,甘孜州康定、丹巴、新龙、九龙、甘孜、道孚等县遭受不同程度洪灾,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时,该支队官兵闻“汛”而动,果断出击,战洪魔、救群众、排险情……全力投身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在惊涛骇浪、滚滚洪流中树起一座座人民武警为人民的丰碑,为受灾群众撑起生命之舟。 今年7月9日22时,康定县三合乡突发大面积山洪泥石流,全乡13个村寨不同程度受灾。该支队130名官兵第一时间到达受灾最严重的新房子村,全力以赴抗洪救灾。哪里最危险,官兵就战斗在哪里,哪里最紧迫,官兵就第一时间冲向哪里。他们纵身入水、搏击洪流,手掌、臂膀和脚磨出了血泡,泥浆糊满了头发和双眼,他们全然不顾,凭血肉之躯筑起铜墙铁壁。群众感动得泪如泉涌,连老人、妇女和儿童也没有闲着,全部投入到抗击山洪泥石流的决战中。翁姆措珍背着年仅3个月大的婴儿,卷起裤腿,装填搬运沙袋,副支队长刘鸿三次劝她上岸照顾孩子,她才离开现场。可是没过多久,她却送来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一碗一碗递到官兵手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翁姆措珍流着热泪说:“武警官兵是我们的救命恩人,他们实在是太累了,我装一个沙袋,他们就可以少装一个……”经过3个昼夜浴血奋战,共装填、搬运沙袋10000余条,垒砌加固河堤1300余米,排除险情23处,抢修道路20余公里,转移安置群众300余人,挽回群众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官兵组织撤离时,村民自发排成长队到乡政府送行,两面鲜红的锦旗,表达了受灾群众对武警官兵无限感激和崇敬之情。 与此同时,受灾严重的甘孜、道孚和新龙等地驻地武警官兵也纷纷投身抗洪抢险第一线,用实际行动续写着“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动人篇章。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肆虐的洪水考验了这个支队的官兵,也再次证明了这是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打得赢硬仗的钢铁劲旅。截至目前,该支队共出动兵力1500余人次,车辆80台次,紧急救援14次,营救遇险人员120人次,紧急疏散转移受灾群众500余人,装填、搬运沙袋14000余条,垒砌河堤1500多米,清除淤泥1000余立方米,排除各种险情20余处,抢救、转移物资20余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损失,受到驻地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武警官兵慰问受灾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