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2版:周未2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Z01版
周未1

第Z02版
周未2

第Z03版
周未3

第Z04版
周未4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8月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文化回复精神本性(三)
2012-08-05

■ 梁江

与自然生态、环境生态一样,文化也有生态问题。历经千百年的演变,它们与人的社会生活在冲突中已维系于一种脆弱的平衡。简单地套用经济开发的手段去对待文化,很可能会出现亨廷顿《文明的冲突》所描述的强势文化挤兑弱势文化的场面。我想,人们大约不愿意看到浅层的流行文化蚕食了民俗文化民间文化,快餐文化乃至泡沫文化淹没了传统文化的结局。坚持科学发展观,文化也只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这是文化生态的内在要求。

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根本目标在于满足人民文化生活中不断增长的诉求,凝聚民族精神,提升民族素质,铸就时代风尚,打造国家“软实力”。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当代中国文化一方面必须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必须面向世界,积极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充分体现时代精神。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痛感于西方的物欲横流与精神堕落,唯寄望复兴东方精神,以拯救人类精神文明的缺失。显然,现代化虽以科技为主导,“现代化”却肯定不等于“西方化”,这是头脑清醒的西方学者一再强调的。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时代谈论中国文化、谈论美学理想,谈论文化“软实力”,我想,前提是对中国文化的精神品格和本体价值必须有清醒的、明确的认知。

文化产业不等于文化,它只是文化的局部。首要的是,让文化回归它的本体,回复它的精神本性。这样,依托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热土的文化和学术,才会有符合自身规律的健康发育和良性拓展。在当今,尊重文化的内在逻辑,让文化回归本体,就是对文化发展最好扶持。  (全文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