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2版:周未2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Z01版
周未1

第Z02版
周未2

第Z03版
周未3

第Z04版
周未4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8月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尹昌衡西征
2012-08-05

1911,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神州大地,地覆天翻,历史洪流冲击康藏。是时,赵尔丰被杀,傅嵩炑离边,经边的干员,没于大潮,整个康区一时军民无主。在四川首举义旗,杀赵尔丰,擒傅嵩炑,被革命民众推举为都督的尹昌衡,“乃命黄煦昌为炉边宣慰使,执行前清边务大臣事。”(见尹昌衡《西征纪略》)。

妄言“独立”的西藏分裂势力,在英国人指使之下,围攻入藏陆军,驱逐汉人,更调集大军,大举东侵;康区已“改土归流”的土司,乘机复辟,川边大乱。尹昌衡在《西征纪略》中就记述了当时康区的严峻形势:“巴塘、昌都已被重围,江卡、乍丫相继叛乱,德格震动,道坞拘守吏,里塘亦失守。顾复庆军溃,陈粮员死之;乡城大举出寇,直据河口。联战不休,炉东大震,寇至十余万,自拉萨以至炉城,寸土无宁。骎骎东向,国基且摇。警报飞驰,中外大震。”

形势如此严峻,炉边宣慰使黄煦昌只得向省上请兵。省里开会议了十多次,因兵饷无着,仍难决断。此时正在病中的尹昌衡,在与会各员的强求之下,扶杖与会。会上,炉边宣慰使黄煦昌历述危难,声泪俱下,众皆叹惋,乃议以第三师十一团朱森林驰援边藏,月饷五万两。身为四川都督的尹昌衡,不愧是位有胆有识的爱国将领,就在将作出这个决定之时,奋然而起,首先指出绵亘数千里的边藏,仅派出一个团的兵力驰援,无疑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这不仅不能震慑大举集结的“夷军”,相反“出师不威”,必助长敌之气焰。他相继列数了以这点兵力驰援边藏的十个“不可”(在《西征纪略》中,这“十不可”之说,是:“此非所以靖边而治藏也。夫边藏亘数千里,一时战乱,今以一杯水救一车薪火,无济于事,徒益滋蔓,不可一;番夷利我初乱,不能出师,若复出师不威,逆心必大肆,且夷军大集,既不足以声慑,又不能以力服,变乱日盛,摇及国本,不可二;士卒初集,心志浮怯,昔之宿将练兵,犹多道亡,今骤闻苦役,势必内溃,不可三;军多饷乏,民力维艰,又有边事,民负益重,域内怨讟,政府失民,不可四;边藏驻军,五千有奇,今如枯朽,非其力弱,心无系也,又不以重望之将镇定其心,不及一月,边军尽溃,根据悉失,无以用武,不可五;边藏作战,素称艰阻,昔有储蓄,犹时困乏,今赤地清野,积粮灰烬,运输艰窘,军心厌苦,祸起莫测,不可六;向来拓边,官吏贪暴,脔为鱼肉,刀俎横施,李骏前车,又见民国,将不至仁,益生夷忿,民国德泽,终无以昭,不可七;得志边藏,犹获石田,赔饷费兵,徒事羁縻,政治不改,实利不拓,不可八;邻省闻惊,全国张惶,川省无重兵上将,一举不靖,则纷起者众,不有统一之策,徒施蚁附之术,终酿大乱,不可九;京师来电,异常惊惧,川举失策,一国震动,共和初建,稍纵即危,民气未固,骚扰环生,不可十。有此十失,举事宜重”)。接着,他问与会诸公有何“政见”,“当如之何?”众人不知如何回答。倾刻,都督慷慨陈词,掷地有声:“当此存亡一发,惟有昌衡亲征,足以去十失,而开十利。”(在《西征记略》中,尹氏列数的“十利”是:“川局已定,坐镇自易,立功报国,此其时也,一出大举,泰山压卵,主将亲临,势大名重,灭此燎原,可操必胜,大利一;诛赵擒傅,番逆已闻,能制所畏,畏必倍之,先声夺人,虚名慑敌,番羌纷怯,未敢当帅,一人振臂,千里帖耳,大利二;惟余病休,士气弛靡,主将安乐,谁不怀居,今余扶病,一雪国耻,懦立怠振,三军气壮,如复趑趄,虽杀无怨,兵如不出,即以将殉,大利三;主将扶病远征,为民除害,凡生斯土,无不兴奋,余初出险,则又劝民,人皆有国,孰敢吝输,兵饷之出,罗掘可图,大利四;边藏兵将,谓川弃我,功无赏矣,过则谁罚,茫茫无期,困死谁怜,今闻余出,有持无恐,得依为命,弛靡者慎,困乏者起,前之败卒,悉化劲旅,大利五;躬亲劳苦,士卒谁怨,食茶食纸,将兵共之,冒矢冒石,敢以身先,即使困乏,犹可坚持,脆弱之患,可以无虑,大利六;余心素仁,持体亦大,一介不敢,无辜免戮,尊崇佛教,深结恩信,使知皇汉,不似暴清,边藏不复矣,大利七;以余亲出,大政得专,拓地设治,乘隙即入,出以慎重,施以威严,一日得地,数世之利,大利八;邻军如来,余当为长,分配调遣,非余其谁,如不需助,阻之亦宜,军政出于一途,胜计决在千里,不致纷扰,以害边功,大利九;京师知川督亲出,其心必安,各省闻之皆恃,民国初成,犹能力制边远,胆壮气足,不致惊扰,民国立命,永以万年,大利十。)

尹昌衡提出以“十利”去“十不可”之后放言:“有十利以去十失,功可成也。安内定外,在此一举,惟诸公决之。”与会诸公一听大悦,却担心都督的病体,齐声问道:“奈公病何?”尹昌衡慨然答曰:“衡尚能披甲上马,此正武夫肝脑涂地之日也,安敢病!”说完就强打起身,驰怒马出视察部队。第二天就召集父老于庭,表述他的决心,众皆欢奋,掌声雷动。可大家冷静一想,又担心尹都督去边,全川大局会受影响,有人就说:“都督在川,如栋负屋,兵赖以定,政赖以举。一朝去之,恐祸不在边,而在萧墙之内也。”尹昌衡说,对此他已有安排,决定请重庆的胡景伊来代他督川,说胡某“其人公忠,非自私之流”。事后证明尹之失察,他与胡素无半面之交,纯以君子之心度之,哪知相托之人乃窃国大盗袁世凯之人。因胡相拒,终令尹不仅回川不得,还落入袁的大牢,早谢政坛,惜哉!这是后话。

中华光复,共和初建,妄言“独立”的西藏分裂势力趁机作乱。此刻,在尹昌衡心中,率军西征,抗击受英帝国主义支使、手拿英国武器、从事分裂的乱贼,以平边乱,是雪国耻,固国基,维护祖国统一的一场分裂与反分裂的正义斗争,没有比这更重要的。国家成败,在此一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