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第04版
要闻广告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8月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倾情奉献在高原
—— 色达援藏干部人才争做群众贴心人
2012-08-07

结对共建

打造色达县标杆共建村支部

献智献策

建立三大帮扶长效机制倾情奉献

畅通爱心帮扶渠道实地走访

慰问贫困农牧民

■ 本报记者 宋志勇 文/图

爱心在这里播种,认亲在这里扎根,共建在这里唱响。

这是一支对口援藏工作队,这是一个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的团队,他们来自成都市温江区、大邑县,40名援藏干部人才响应州委举全州之力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的号召,结对认亲色达县300余户牧民群众,结对共建2个村党支部,他们将全身心的投入,努力将其打造成金马草原农区和牧区2个标杆示范村党支部。

为深入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活动,温江区、大邑县对口援藏工作队主动融入、积极参与“结对共建、爱心帮扶、结对认亲”等群众工作,温江、大邑支部分别与色达县旭日乡修灯笼村、塔子乡拉隆村开展结对共建,有效的整合了援藏工作队党总支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工作资源,以援藏工作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载体,采取物质帮扶与智力帮扶相结合,充分发挥工作队党总支共产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为色达县群众工作全覆盖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温江区、大邑县对口援藏工作队党总支以打造全县标杆共建村支部为目标,以温江支部、大邑支部为共建活动主阵地,开展“支部手牵手、党员心连心”结对共建共创活动。温江支部与色达县旭日乡修灯笼村支部结对共建,大邑支部与色达县塔子乡拉隆村支部结对共建,签订共建共创目标责任书,并从制度建设、党员发展、阵地建设、教育培训管理、晋位升级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学习研讨、联系互访、志愿服务、党建指导、结对帮扶等途径和方式开展共建活动。在对口帮扶支部的关心下,修灯笼村村级活动室修建后,缺少的设施设备已经配置到位,建立完善了相关制度,为群众办事提供了方便。

献智献策

建立三大帮扶长效机制

援藏工作队党总支整合人才资源,充分发挥智力优势与专业优势,以“产业发展、教育、医疗”三大帮扶项目为抓手,建立智力帮扶长效机制。以产业发展帮扶为核心,将为结对共建村支部及所在乡的长足发展提规划、献计策,努力提供相关信息和切实可行的服务。以教育帮扶为重点,督促提高帮扶村及所在乡的学龄儿童入学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以医疗帮扶为保障,组合援藏工作队医务人员,建立援藏工作队医疗小组,为对口帮扶的贫困群众提供免费的义诊服务,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保障贫困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了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寻求致富门路,援藏工作队通过多次实地调研,根据自然条件、地域实情,为两个共建村的发展量身定做产业发展规划。温江支部为修灯笼村研究制定生态蔬菜种植、药材种植的转型发展规划,采取由村干部带头试种,经济效益显现后,引导群众普种的方式,力求转型增收。大邑支部为拉隆村制定了以畜牧产品促销为主的规划助推其产业发展。

倾情奉献

畅通爱心帮扶渠道

援藏工作队党总支将党员争先创优活动与群众得实惠相结合,将爱心帮扶纳入援藏工作队党员的评优基本条件,采取进农家、下牧场与基层群众结对认亲等多种方式,开展以教育引导、贫困帮扶、民意收集、解决困难、政策宣传等工作,直接联系和服务基层农牧民群众,畅通爱心帮扶渠道。全体援藏干部结对认亲300余户,每人结对认亲7至12户。

在积极参加“结对认亲”群众工作时,全体援藏干部自愿设立了色达县援藏干部爱心基金,充分发挥援藏工作队的整体合力,为爱心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捐款达10000余元,除捐款外,还将拓展物质帮扶途径,将所捐资金和物资全部用于结对共建村贫困群众的帮扶。

实地走访

慰问贫困农牧民

7月29日,温江区、大邑县援藏工作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到色达县塔子乡泸角村、拉隆村、降央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以贫困农牧民家庭为对象,以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为重点,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给他们送去了价值近3000元的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物资。

降央村村民泽交说:“我家主要靠低保和挖虫草少量的经济收入,但孩子常年生病,都把钱花在孩子的身上了。现在来了工作队,又有医疗小组,不出门也能为孩子看病了,真是太好了,非常感谢党和政府,我和家人永远会感激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