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期的确 说起“藏彝走廊” 这一学术概念,这条当今世上独一无二的“民族航母”,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多数人,也许都不陌生,起码来说,听到过“藏彝走廊”这一说法。但藏彝走廊学术的孕育、诞生和成长,它的过经过脉的内涵,也许除了研究者及文化人了解知晓外,其他众多之人不一定知根知底。 笔者也一样,过去对“藏彝走廊”,只是略知一二,不全知其血统经脉。今年4月中旬,有幸参加在康定召开的“九龙县藏彝文化走廊”座谈研讨会,聆听九龙县委赵景强书记对九龙藏彝文化走廊的精彩讲解和打造意图后,才感到对“藏彝走廊”有种久违的冲动,并激发了对“藏彝走廊”的投入热情,随即便走进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藏彝走廊怀抱,如饥似渴的吸允起了相关宝贵书籍和论文资料之营养的奶汁。对藏彝走廊的来龙去脉,对藏彝走廊的概念、构架、作用、原理和藏彝走廊的地理、地貌、民族、历史、文化特点有了一些认识和初探。“九龙是养在”民族航母“深闺的独秀”, 便是初探的收获,现作抛砖引玉。 中国之大,其自然、地理、山川、社会、历史、民族和人文,千姿百态,风情万种。“藏彝走廊”,这一民族学、人类学的学术概念,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经过潜心研究,于1980年在第一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学术成果。相关链接,藏彝走廊学术概念与他提出的民族走廊学说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念息息相关。费孝通先生把中华民族聚居地划分为北部草原区、东北部高山森林区、西南部青藏高原区、云贵高原区、沿海区、中原区和西北走廊(主要是突厥语族和蒙古语族各族的走廊)、藏彝走廊(主要是藏缅语族各族的走廊)、南岭走廊(主要是壮侗语族与苗瑶语族各族的走廊)的构成格局。六大板块、三条走廊,共同形成一纵两横的态势。此中板块通过走廊相连,彼此互动,形成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多元一体格局;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民族与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的原则,由此产生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自觉”与“ 文化自信”作用。 藏彝走廊是中国三条主要走廊中的民族走廊之一,是一块自然、历史形成的特定人文地理区域。藏彝走廊广义范围,北起甘青黄土高原,南连云贵高原,主要范围在我国西南及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的毗邻区域。具体范围指,横断山脉或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和岷江六江流域区域。这是位于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毗邻地区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系与河流所构成的高山峡谷地带。包括川西北高原区、滇西北横断山高山峡谷区及部分滇西高原区,以及藏东高山峡谷区。 就行政区划而言,主要包括四川的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峨边、马边、石棉、汉源、攀枝花与云南的迪庆州、怒江州和丽江市、昭通市,以及西藏的昌都地区东部和相邻的地带。学术命题以康定为中心,向北向南大体划出一条走廊。这条走廊正处于北部藏族世居、南部彝族世居,通道为藏彝中间,自古迁徒来往活动的民族主体都是藏缅语族的各族,沉淀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它是历史与语言科学的一个宝贵源地。藏彝走廊,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其区域长约1200公里,宽约750公里,方园雄阔,居住有藏缅语族各族530多万,汉语族460多万人口。引用李锦、陈晖二学者的话说,走廊独一无二。对于寻梦者,它是久远的梦境;对于远去者,它是终极的追忆;对于行走者,它是一个温暖而幸福的手势。当你面带微笑与惊叹行走其间,你和它就有了不见不散的约定。 藏彝走廊自然环境,以横断山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为主,地势高峻,山岭连绵,峰峦叠嶂;六条大江肩并肩自北向南穿流而过,形成和造就了若干南北走向的天然通道,成为自古众多民族南来北往、迁徒活动的场所;也是历史上西北与西南各民族之间乃至北方与南方沟通往来的重要通道。从远古新石器时期即有古人类沿“六江”由上而下的迁徙;进入先秦时期,这一迁徙从来未中断。这已为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民族学资料所证实。 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开始经营这条走廊,逐步将其纳入版图,或置郡县,或事羁縻,其中以藏缅语族先民为主的“氐羌”诸部日趋稳定。在历史进程中,他们逐渐形成走廊中藏缅语族的各族,藏彝走廊族群分布格局基本形成。此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各有变故或冲击,但各族沿着走廊的移动、停滞、对抗、交融诸种现象,由于走廊的开放性特征,使得这一民族间的频繁交往始终不衰,始终保持主体定局。 在这片沧桑几千年的藏彝走廊区域里,自古以来,藏、彝、羌、怒、独龙、珞巴、门巴、哈尼、普米、纳西等十多个藏缅语族中的少数民族先民,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交往、迁徒和交融,成为举世罕见的民族文化沉积带,有着古老、多样、丰厚、独特等文化特质。藏彝走廊,其历史沉积的久远性,民族结构的复杂性,文化形态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空间。 藏彝走廊,这条雕刻着大自然壮丽旗帜的走廊带,大自然鬼斧神功造就了众多瑰丽无比的自然景观,如九寨沟、黄龙钙池、四姑娘山、玉龙雪山、丽江古城、香格里拉、泸沽湖、西昌邛海、螺髻山、彝海、灵山寺、贡嘎山、史倮那达、青蛙王国、伍须海、秘境猛董、蓝月山谷、猎塔湖、瓦灰山、海螺沟、泸定桥、跑马山、木格措、圣地塔公、甲居藏寨、梭坡古碉、庆大沟、郭岗顶、八美石林、卡萨湖、稻城亚丁、金马草原、德格印经院、得荣太阳谷……现今炙手可热的“大香格里拉”、“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文化圈、旅游圈无一不分布在这个区域。 引用石硕专家的话说,如今,旅游业已成为藏彝走廊最大的招牌;昔日的净域,游客蜂拥而至,热火朝天的潮流背后,一把巨大的达摩克利斯剑已抵住了这一无与伦比的区域。在这样的时势面前,把“记录下一些有力的真实”作为宗旨的书籍和纪实游纪散文,无疑有着极为独特的积极意义,它将让更多的人通过大量深厚细微的有力真实;去深度关注这条民族文化走廊的命途,过去、现在和将来。事实才是硬道理。“事实”揭开了江山的神秘与美丽,揭开了遮在令人激动的生活上面的厚厚帷幕,并形成了由体验和回忆,体味大量隐伏在日常细节中的壮丽与哀伤,倍感文化在流淌过程中迸发出的鲜活伟力。 书归正传,笔者在藏彝走廊的殿堂里,走来看去,人家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笔者处于中间,感性走来,理性看去,留心所做的功课是,把九龙放在整个广博高深的藏彝走廊当中作各方面的比较研究。有道是没有比较,分不出高低,看不出胖瘦,论不出亮丽之处。也许笔者心有灵犀所做的功课,还做有所获,尚有点不做不知道,一做有种惊喜狂获之感!九龙这块养在深闺的美妙佳丽,真的是在绚丽多彩的藏彝走廊中,藏、彝、汉三个主体民族杂居,三锅庄民族互通共融的多元文化,形成独有的民族文化博物圆,特种旅游资源区,有着鹤立鸡群,独具特色,无与伦比之处。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独步大雅之堂,当称深闺独秀,璀璨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