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经济周刊民生视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经济周刊

第02版
经济周刊产业聚焦

第03版
经济周刊民生视界

第04版
经济周刊百姓生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9月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扬帆起航正当时
2012-09-08

●8月31日——9月2日,州职业技术学校新生报到,学校学生与亲朋人山人海,学校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该校今年389个学生毕业,17人考上了本科,有50人考上了专科学校,149人考上双语教师,50人考上双语教师,14人考上了公务员。

●学校于去年1月奠基,3月开工建设,占地97.89亩,总建筑规划面积56117,计划总资金16939万元(含设备设施),学校分三期工程完成建设任务。

■ 本报记者 马建华

9月6日,记者在州教育局见到了刚从州职业技术学校督查开学情况回来的副局长杨思微,她虽然满脸疲惫,但是心情却很愉悦:“8月31号到9月2号是州职业技术学校新生报名的日子,家长满怀希望地把孩子送到学校,一个学生平均有两个亲朋好友来送,场面异常壮观,偏远的泸定大坝一下子热闹非凡。”

与某些高校生源吃紧相比,州职业技术学校却显得门庭若市。杨思微分析州职业技术学校之所以受到学生和家长亲睐的原因:一些学生选择了自主择业,90%以上的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和升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校开设的专业合理、符合甘孜州基层实际,培养的是我州紧缺急需的基层技术人才,因此,就业前景乐观。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允许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参加基层机关和事业单位考聘。有了这么几个有利因素,学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州教育局职成科科长刘华君告诉记者,由于我州绝大部分乡镇条件艰苦,立足于考调或者人才引进,很难留住人才,有的乡镇条件太差,部分应试人员还没有到乡镇,只是到了县城,就没有下基层的勇气,有的干脆卷铺盖走人。因此,我州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时,立足培养本地人才、培养蔵汉双语人才,为乡村培养教师、医生、农技、畜牧兽医水电等紧缺型人才,毕业生基础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受到基层用人单位的欢迎。师资建设是重心

专业建设是关键

州职业技术学校于2009年经省教育厅和州编委批准成立,是州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全日制正县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本部设6处5部,现有教职工98人、学生1200人。学校位于大渡河畔、泸定县新城大坝教育园区,这里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理想之地。

学校“立足甘孜、面向藏区”,内设师范部、农牧部、财经部、文化艺术部、职业技能培训部;重点围绕我州六大产业支柱,开设双语学前教育、双语小教师资、音乐、美术、舞蹈、畜牧兽医、现代农艺、财会、双语文秘9个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将陆续增设藏族传统工艺、林业技术、旅游以及水电类、电子类、机电类、汽修类、机械制造类等中职教育专业。

这些实用、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受到农牧民子女热捧。理塘县雄坝乡汝村的呷玛兴高采烈地把女儿降志玛送到学校,他在食堂就餐,一顿午饭他花了9元钱,女儿花了6元。宽敞大气的教学楼,三层楼的大食堂,温馨的学生公寓,让呷玛赞不绝口:“我们理塘是牧业县,我想让孩子多学习点知识,以后好就业,可以用她学到的知识帮助家里。我一共有三个孩子,由于自己愚昧无知,大的孩子没有读书,我说汉话都很吃力,由于没有文化吃了不少苦头,因此,我现在终于明白,文化知识对一个家庭是多么的重要。我希望女儿好好读书,最好能够上大学,女儿有出息了,我们将来出门办事也有个依靠。”

老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是学校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学校立足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扎实的文化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熟练运用普通话,会藏语交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能适应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需要的“双语型”的基层行政、企事业单位急需的各级各类的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为了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配置,现在学校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教职工9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3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20人,中级教师37人,聘请原州农牧校退休老教师2人。

跨越发展,教育先行。学校于2011年1月奠基,当年3月开工建设,占地97.89亩,总建筑规划面积56117,计划总资金16939万元(含设备设施),学校分三期工程完成建设任务。目前,一期工程(男生宿舍、教学楼、学生食堂、教师周转房一)已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建设面积30883,二期工程(实训楼、女生宿舍、教师周转房二、三及总图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拟建面积19026,预计2013年3月竣工;三期工程(教研综合楼、运动场项目)于明年开工建设,预计在明年底全面完成。截止目前,已到位建设资金7896万元,设备设施采购资金720万元,其余8323万元资金正在积极争取中。

素质教育结硕果

人才抢手显活力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帮助许许多多困难的农牧民家庭子女实现就业,减轻家庭负担,减轻就业压力,州职业技术学校采取边修建边招生的办法,学校于2009年依托康南高级民族中学、康北高级民族中学的教学设施,开始招生,去年借泸定县二中校舍为临时办学点招生开学,校本部今年9月整体搬迁到泸定县新城大坝教育园区,招生800余人,现共有学生1200人。

杨思微分析州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时,显得十分乐观,她满怀信心地说:“根据《甘孜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甘孜州人才发展规划,未来十年,我州急需各类基层专业技术人才上万,州职校学生毕业后可适应行政、事业、企业单位部分工作岗位,就业前景广阔。今年学校首届幼师专业毕业生151人参加我州双语幼儿教师招聘考试,149人被录用。”

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州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具备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创新能力,为学生笑傲职场打造了一副“好盔甲”,帮助他们在就业“战场”上唱响凯歌。

州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吴大成兴奋地告诉记者:“根据州里的规划,到2014年,学校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届时可容纳3000名全日制学生就读,每年承担4000人次以上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任务,是集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对外合作办学实体、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一体的甘孜州职业技术教育的‘龙头’学校。” (本栏图片由州职业技术学校提供)

延伸阅读

绘就职教新蓝图

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重心,一手抓文化基础、一手抓专业技能,突出教育特色,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训练。以夯实文化基础为抓手、强化专业技能为核心、开拓特色管理为重点、培养学生成才为中心,重视藏汉双语、分层教学。从零开始,从基础开始,培养学生会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能写一篇好文章;能弹奏一手好曲、会编排一支舞蹈;能画一幅书画、会写一手好字;能掌握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会一项熟练的基本技能。

学校认真践行“崇实尚用,德艺同行”之办学理念,坚持走“管理塑校,特色立校,质量兴校,技能强校”之路,紧紧围绕“办学特色最为鲜明、组织纪律最为严厉、学习氛围最为浓厚、校园文化最为殷实、信息技术最为发达、服务学生最为努力”的新目标。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行改革、促创新、抓常规,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深化教学改革,狠抓教风学风,严格教师考核,规范行政管理,逐渐形成“文化基础+专业技能、藏汉双语+分层教学、规范化+封闭式管理”的教育教学特色。用天天执行力、个个战斗力、时时拼搏力、科科吸引力、处处凝聚力打造学校“八个特征”,即校园环境干净整洁、学前教育深入人心、教学工作井然有序、服务学生热情周到、温馨提示处处可见、教师团队真抓实干、学生行为规范整齐、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州职业技术学校从选址、筹划、建设、筹备到招生开学,是我州人民的一件大事,是我州教育的又一个春天,是州委州府高度重视的结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管目前学校建设周期很长,任务艰巨、困难重重,但是,金秋已开始起航,新征途的号角已经吹响,学校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在中央、省委关于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宏伟目标鼓舞下,在州委、州政府建设美丽生态甘孜、和谐幸福甘孜宏伟目标的指引下,按照州委、州府优先发展旅游业,有序发展能源业和矿产业,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业、民族文化业、中藏药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围绕六大产业培养人才,学校一定能抢抓机遇,迎难而上,造扬鞭奋蹄之势、树实干兴教之风,营建“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政风、“为人师表,实干兴教”的教风、“勤奋刻苦,求实创新”的学风,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坚持“走职教之路、育技术英才、促跨越发展”,发展内涵,形成品牌,走向社会,通过五年的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一所专业建设一流、“双师”教师优良、校园文化繁荣、学生择业抢手、社会培训看好的在藏区有一定影响力的中职教育品牌学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