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州政府办公室 本报记者 陈杨 文/图 “扎溪卡”是石渠的藏语别称,意为“雅砻江边”,是四川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位置最边远的县。9月10日,美丽的扎溪卡草原开始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青草的香味和泥土的芳香扑面而来。 这天清晨,石渠县尼呷镇城关五村牧民根呷与妻子及三个小孩就早早的就守候在帐篷外,手捧洁白哈达,他们要把洁白的哈达献给从康定来的一名亲戚。这名亲戚就是不远千里赶来和根呷结对认亲的州委副书记、州政府州长益西达瓦。 益西达瓦刚一下车,根呷便急忙迎了上来,连忙说道“辛苦了,州长!”益西达瓦抱起根呷三岁大的小女儿用藏语对根呷说:“从不认识到认识,我们都是亲戚了,不用这么客气。” 走进根呷家的帐篷,钢炉上的蒸锅正嗞嗞的冒着热气。坐在帐篷新生活九大件的钢架床上,益西达瓦与根呷拉起了家常。根呷告诉益西达瓦,全家的牲畜在几年前的冬天全部冻死了,远牧点的房屋已经卖掉。现在全靠自己经营牲畜的内脏维持生活。前不久,妻子患上了肺结核,儿子一场大病后变成“哑巴”不能说话,妻子和儿子生病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环顾根呷家中全部的家当,就只有一顶帐篷和一个钢炉和钢架床。“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益西达瓦对根呷说道。根呷说,“希望县上能在农贸市场帮忙租赁一个小摊位,做点小生意赚点钱医治妻子和儿子的病。” 益西达瓦对根呷这种自力更生的做法表示了肯定。“作为一个年轻人,就是要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以后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现在结核病是由国家免费治疗的,我会协调防疫站给你妻子发放免费药品;你儿子的病先送到县医院检查,如果不能检查出病因,再送到州医院,我们都是亲戚,所有的费用都由我来出”。 针对根呷无房屋居住的情况,益西达瓦对随行的尼呷镇负责人作了安排,要求他们对尼呷镇的无畜户、无房户进行统计,拟定方案,统一为这些无畜户和无房户解决住房问题。益西达瓦对根呷说:“你是我的亲戚,所有老百姓都是我们的亲戚,你们的困难我们一定都会想办法解决。”听完益西达瓦的一番回答,根呷感动得热泪盈眶,不停地说“卡卓、卡卓!” 尺村卓玛今年78岁,患病后双目失明。哈达,是藏民族最真诚、最热情的礼节。在尺村卓玛家的客厅,尺村卓玛撑着身子摸索着为益西达瓦献上哈达。益西达瓦扶着尺村卓玛坐在沙发上握着他的手对她说:“前段时间一直很忙,没能及时和你认亲,不会生我的气吧?”尺村卓玛连忙摆手乐呵呵地说道“怎么会生气呢,我高兴都来不及呢!” 尺村卓玛对益西达瓦说,“国家对牧民真的好,不仅帮大家修了房屋,‘新甘石’电网工程建好后,我们用电难的问题也将解决了;我虽然看不见,但听得真真切切。”益西达瓦对随行工作人员说,只要用心对待老百姓,他们都是会记在心里的。 随后,益西达瓦亲自为尺村卓玛戴上了结对认亲卡片,并对尺村卓玛的女儿昂翁措姆说道,“今后你们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可以给我打电话。”益西达瓦还叮嘱尺村卓玛,一定要把家里弄得红红火火,把母亲照顾好。 今年只有6岁的根秋卓玛是益西达瓦结对认亲的年龄最小的亲戚,父母双亡,一直由舅舅抚养。由于家庭变故,根秋卓玛变得沉默少语。 益西达瓦心疼地抱起根秋卓玛对她说,“我现在也是你的‘舅舅’了,以后有什么事就给我说好不好?”当益西达瓦从村支书那里了解到根秋卓玛的舅舅家也十分贫困时,他的心情更加沉重,他对根秋卓玛的舅舅和舅妈说,“你们家庭十分困难,抚养孩子很不容易,建议你们将根秋卓玛送到州福利院抚养,那里条件好,她的生活和学习都能解决,现在我也是他的‘舅舅’,在康定我还能随时去福利院看她。” 临走前,根秋卓玛和舅舅一起把益西达瓦送上车,根秋卓玛挥动双手说:“舅舅拜拜!舅舅拜拜!”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德措老人今年79岁,儿子是残疾人。来到德措老人家中,益西达瓦握着德措老人的手说,“老人家,我在尼呷镇有4名亲戚,您就是其中之一。” 德措是名三老干部,她向益西达瓦讲述了过去的工作经历。益西达瓦听得十分仔细,并对她说,“感谢您为甘孜所作的贡献。” 在德措家的客厅,摆着一幅毛主席画像。“我们一起在毛主席画像前照张全家福吧”,益西达瓦提议。“好好好!”德措高兴得合不拢嘴。 离开德措家的时候,已是下午五点。德措在路边依依不舍的挥手告别,久久不肯离去。“我会经常来看您的,请您放心。”益西达瓦大声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