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学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教学园地

第04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10月1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素质的教师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2012-10-14

■ 新都桥小学 扎西次姆

近几年,课改教改在全国全面展开,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破旧立新,课改教改齐走,自主探究是基础,关健在于观念的转变。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新教材显示了这些特点,而教师除了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养呢?

搜寻信息,博览群书。汉语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信息灵通,教师必须注重搜寻信息、博览群书,讲课时渗透信息,充实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才会学得满意。同时还要注意课文阅读取材的广泛性,使教材承载着大量的社会、人文、历史及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将接触到许多诸如天文地理、文化艺术、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识和一些未知领域,若教师知识面狭窄,在教学中就只能被动应付。

兼顾教材,训练驾驭。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多义性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要恰当,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要准确,运用语言辩论事理要严密。教师要引导学生听、说、读、写,在兼顾教材的同时,学会在生活中撷取语言,尽可能为学生打开语文世界之窗。所以教师应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使教学富有文学色彩、生活情趣,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多才多艺,教法灵活。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施教的程序和方法与其它学科的巨大差异。语文重实践运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得明白、说得清楚、看得透彻、写得生动、思得正确。新教材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如教《在山的那边》和《童趣》时,为了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我在黑板上画了两幅图;教《理想》时,我唱了一首《理想之歌》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理想的内涵。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直观、具体、鲜活的语境是十分必要的,除了有限的电化教学手段外,教师可把书本知识转换成赏心悦目的图文信息,笔者还把课文编成话剧、故事小品,组织晚会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参与中巩固知识、培养语感,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情趣横生。

情感交融,因材施教。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要阵地,是探究教学的主渠道。教师对学生有关爱,在教学工作中就会有动力、有办法、有信心、有成绩。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要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把学生和教材联系在一起考虑问题。这样,教师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让学生有所收益。教师不能搞一刀切,优生适当增“量”,困难生“吃饱”就行,这样可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有的放矢进行引导。

多动脑筋,勇于创新。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检验和巩固课文知识的最佳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多开展语文综合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到语文世界去漫游,让他们去体验语文的含义,让他们去感受学习语文的实际价值。

总而言之,利用课改的有利时机,多动脑筋,勇于探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让多才多艺的高素质教师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