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毅 魄力,为正义事业义无反顾、坚决果断的气魄,解决问题有胆有识、从容不迫的能力。共产党人的魄力,应当是当今社会的“正能量”,也应当凝聚更多的“正能量”。组织考察、或者群众评价一个干部是否有魄力,都要看他是否有开拓创新的胆识、无私无畏的担当、务实干事的能力。 魄力体现在开拓创新的胆识上,是为大气。共产党人是先进代表,是弄潮人,必须有开拓创新的胆识。何为胆识?最为根本的是不能偏离党的宗旨,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一直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村包围城市、土地革命,新中国成立后的两弹一星,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到科学发展,共产党人的卓越胆识,合社情国情,顺民心民意,因此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具体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也是如此,只要你怀揣为民之胆,凝聚集体共识,定调子、作部署,就一定行得通,一定会得到拥护。 魄力体现在无私无畏的担当上,是为锐气。改革开放呼唤创新,拒绝平庸;改革开放需要更多的人去“抢滩”,而不是“守摊”。然而现实中,平庸、守摊,往往是安稳的;创新、抢滩往往是冒险的。有魄力的人,是不怕冒风险的。他们临事处变,敢于担当,特别是心底无私的人,更无暇患得患失。为了既定的目标,他们“义不反顾、计不旋踵”,甚至愈挫愈奋,有壮士断腕的气概。而那些安于做“太平官”的人,表面看平和中正,不得罪人,其实心里却藏着一个大大的“私”字,辜负了人民的期待。改革开放,需要党员干部有敢于担当的政治勇气和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事业。 魄力体现在务实干事的能力上,是为正气。魄力,不是看其“势”,而是看其“实”。魄力落到地上,似乎应当是有气派、有气势。于是,“大”字吃香。有说大话的,有造大势的,有铺摊子事的,他们图一时政绩,而落长久坏评。最终,群众不会认可,组织不会信任。 因此,有魄力的人应该是,说实话、干实事、脚踏实地之人,但个人的魄力要坚决服从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否则,就是“负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