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在丹巴关州电站视察。 ■ 本报见习记者 陈斌 高山对峙,峰峦重叠,峡谷深邃,景色独特。“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古碉·藏寨·美人谷”“东女国故都”“大渡河畔第一城”、“天然地学博物馆”等旅游形象品牌已成为了丹巴的代名词。 丹巴县城位于大渡河畔的章谷镇,三条支流汇集于此,形成丹巴久负盛名的“三岔河”。在三岔河通向成都的方向,工程车来回穿梭,搅拌机、卷扬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一幢幢新楼即将拔地而起,这是丹巴嘉绒新区的建设场面。。 “丹巴老城区地势狭窄,受地理条件限制,无法拓展,现在开发的嘉绒新区集办公、休闲、旅游于一体,有市政中心、室内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幼儿园、中藏医院、县医院、四星级宾馆等,修建干部安置房和拆迁户安置房900套,计划修建一个休闲广场,这既是一个休闲娱乐场所,又是一个遇灾避险的场所,从而解决住宿难、休闲难的问题。”丹巴县政府县长刘宾在现场向代表们说道。 在新区的干部安置房和廉租房建设现场,省人大代表陈德贵边走边看,走到一幢已经修建了九层的干部安置房前惊讶万分。“这幢楼的规划是多高,如今的高度已经是丹巴建筑的一种超越,地势受限,一定要长远规划,修建地下停车场和地下管网,新区建设不要走老路。”在一旁的刘宾如实地说:“这幢楼的设计高度17层,即将成为丹巴县城的地标,地下停车场和地下管网在规划之列,为了新区的出行方便,我们还规划了三岔河南北快速通道。” 近几年来,丹巴的水电开发也迈上了新的台阶,在金川河流域、小金河流域、革什扎河流域、东谷河流域,64座电站正在建设之中,计划装机364.15万千瓦。 在半扇们乡小金河流域的关州电站建设现场,电焊工人、钢筋工人正紧张地忙碌着,有切割钢筋的,有搬运水泥的,有搭建管架的。来自成都的电焊工孙怀国看到代表们来到工地,急忙放下电焊把手,为代表们引路。州代表陈康蓉和他攀谈起来,“你从成都来,适应这里吗?”他笑呵呵地说:“冬天即将到来,天气转冷,但枯水季节正是赶工期的时候,为了尽早完成关州电站建设,苦点累点也值。” 站在电站的堤坝上,代表们极目远眺,望着对岸“葛州坝水电集团”的标语,州代表杨开俊询问关州电站项目总工程师张峰,“葛州坝水电集团已经是中国水电的老字号,关州电站是否层层转包,层层转承包会影响工程质量,也会影响合作关系,这是百年工程,关系重大。”“并未层层转包,电站项目部一方面加强施工,一方面加强监管,现在最大的困难是库区拆迁户未完全迁出,由此在原地无法挖取砂石。”张峰向代表们说出了苦衷。 水电开发的战幕已经拉开,电网互联工程正在进行。位于丹巴县城背后的章古镇白呷村山坡的550千伏的输变电工程是实现电网互联的关键性工程。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公司的郝立新向代表们介绍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情况。“在白呷山坡新建200千伏变电站,站址占地46.2亩,主变压器两台500千伏出线6回,220千伏出线12回;新建从丹巴到康定大杠的500千伏同塔双回线路,107公里,铁塔230基;输变电工程预计明年6月完工,现在,天气极寒极冻,施工进度相对缓慢,主变压器的体积大,运进丹巴也十分困难。” “此工程关系丹巴电力的输入和输出,输变电建设公司要抢工期,抓质量,与丹巴县政府积极协调,考察主变压器的运输线路,尽量争取在明年6月完工。”陈德贵提出自己对工程的建议。 丹巴产业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城镇化建设的鼓声已经擂鸣,一派欣欣向荣、百业兴旺的景象映入了代表们的眼帘,冲击着代表们的思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