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莉)德格县是南派藏医药发祥地之一,德格藏药从古至今名扬海内外,蕴藏着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成都高新区(新都区)援藏工作队充分利用德格高海拔和高寒的气候及生物资源和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平台资源两个特色优势,发展适销对路的大黄、藏木香等中藏药材品种,建立一批无公害药材生产基地,形成藏药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目前,已投入28万元援建资金,引进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在德格县适宜区域进行20亩左右的大黄基地种植实验的初步合作协议,采取订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依托内地的资源、市场等优势加以推广,逐步培育壮大大黄等藏药产业。另外,还投入500万元用于德格县藏医院制剂室建设,推动德格县藏医院向藏医药研究、临床、教学、医药、制剂配制的一体化发展,为德格中藏药材产业培育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藏医药产业是成都高新区(新都区)援藏工作中智力援藏的一个缩影。随着援藏工作的深入,援藏团队在做好“输血”型援藏,大力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造血”型援藏,不断加大技术援藏、科技援藏等智力援藏的力度,增强受援地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成都高新区(新都区)援藏干部领队张学文说,人才、技术援藏和“造血”型项目的引进是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我们要通过智力援藏,为德格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进藏伊始,工作队就为对口支援地德格制定了3年智力援藏工作规划,“走出去”与“请进来”是两种途径。工作队将组织5人次赴成都挂职锻炼,受训对象普遍反映,“走出去”学习将使自己更新观念,开拓眼界,提高工作技能。 之后援藏工作队更是加大了“请进来”的力度,先后组织100名成都各类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前来德格开展讲学和咨询等短期技术援藏,有效改善了相对落后地区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面貌。 “成都高新区(新都区)援藏工作队积极创新援藏方式,以智力援藏向纵深推进为突破口,不断加大智力援藏力度,建立改善智力援藏机制,不仅有力地转变干部群众的观念,增强了受援地区发展和农牧民致富的技能提高,受到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而且密切了德格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受援地区发展潜力深度挖掘,使本地干部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德格县委书记何晓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