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经1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经1

第02版
经2

第03版
经3

第04版
经4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4月1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富思源感党恩
——感受德格县马尼干戈镇牧民新生活
2014-04-12
通讯带来新生活

■本报记者 田杰 杨杰 文/图

四月的德格,春寒料峭。11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马尼干戈镇,但见宽敞笔直的街道、一家接一家的铺面、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和笑容满面的人们,顿时让人感到定居后牧民们生活的幸福与安然。

定居牧民好幸福

记者在马尼干戈镇雪柯村牧民定居点看到,一条宽敞的水泥路将定居点与国道317线紧紧地连在一起。在公路边一户人家的院落里,几位老人在春日的阳光下亲密地聊着天,惬意地享受着定居生活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在一户定居牧民家门口,从“鹊卓”、“白玛”中一看便知,这是一个富裕殷实的家庭。碰巧主人松吉泽仁从地里浇水回来,便热情招呼客人进门。走进砖混结构的正房,四个向阳的房间,面积最小也在20平方米以上,均镶着宽大的玻璃窗,显得十分敞亮,房间从设计到装修毫不逊于城里的楼房。在客厅正墙的醒目位置,挂着一幅十分少见的挂历式全家福照,非常抢眼。“我去年秋天结的婚,条件变好了,就时髦了一把。说起房屋的装修,他笑着说:“这也没啥子,收入高了,也想享受享受一下城里人的生活。在我们村,像我家这样的房子少说也有几十户!”

松吉泽仁仅仅是该镇定居牧民全面过上城里人生活的一个缩影。

采访中,该镇党委书记喇叭泽仁告诉记者:“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依托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无论是城镇还是牧区,基础设施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乡920户3561名牧民实现了全面定居;建筑面积1415平方米、能容纳80张床位的镇敬老院已投入使用;总投资300万元、建筑面积1200 平方米、可容纳120人的镇幼儿园已基本建成;投资8500万元的甘孜至马尼干戈110KV输变电工程以及马尼干戈10KV变电站建设工程将在今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达320万元的马尼干戈中心卫生院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城镇正在变大,新村正在变美,牧民正在变富,日子正在变好,这样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对于镇上4月8日下午发生的那件令人气愤的事件,全镇干部职工和广大牧民群众都感到非常气愤,严重影响了马尼干戈形象,并纷纷要求依法严惩肇事者,共同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努力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

感恩奋进谋发展

“定居才能兴牧,安居更能乐业”,这是悬挂在雪柯村牧民定居点内的一幅醒目的标语。在这个拥有29户人家的小村庄,牧民们正在国家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形成了你追我赶快致富的浓厚氛围。

采访中,白玛告诉记者,“定居后,村上70多亩土地分给了牧民,除了放牧,还可以种青稞,生活质量比以前提高不少。现在,我们最关心的就是电网工程建设。听说今年底村上就通电了,大家都很激动,我们每天都关注着工程进展,有的人家已经早早地购买了冰柜、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旦通了电,那日子肯定就过得更安逸了!”

当记者问到当地社会治安状况时,正忙着经营自己生意的土登说:“现在社会治安越来越好了,各家各户都安居乐业。”说着说着,他喜悦的表情变得沉重起来,“4月8日,有一个叫尼玛泽仁的人,违法被交警逮到(记者随后了解到,该人于前一日驾驶的疑似被盗车辆被交警查扣),在镇上闹事,当街抛撒“龙达”发泄不满情绪,破坏了镇上的和谐安宁。现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种地、养牛养羊国家给补助,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也把现金直接打在卡上;小孩上学不仅分文不交,而且还要包吃包住;生病住院能报销,大病医疗有救助,困难户发低保金,五保老人住上了‘公寓’式的敬老院,就连我们牧民到了‘退休年龄’,国家还要发养老金……我们赶上了这样的好时代,那简直是前世修来的福分。而今,我们住上了‘别墅’,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太阳能一体机,看上了大彩电,过上了与城里人完全没有两样的幸福生活,我感到特别知足。如果没有党和政府,我们休想过上今天的好日子。菩萨都说过,人要积德行善、知恩图报,不应昧着良心。撒传单、呼口号,那不仅是在背叛自己的良心,而且更不配做一个信教徒,我们对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表示愤慨和谴责。”

随后,记者来到错巴村牧民定居点,索郎泽仁激动开怀地说:“过去一家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不说别的,就是一年那几次搬迁牧场,就让一家人累得够呛了,更何况一年四季住帐篷,又冷又潮湿,上学就医那就更不摆了;现在,我们一家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过上了安稳的好日子。我们除了放牧、种地,儿子还开车跑运输,一年收入少说也有五六万。如今,村民们都在盘算着自己的小康梦,有的人家已经开起了‘牧家乐’,生意非常红火。我准备同儿子商量一下,再找点增收门路,哪怕到镇上开个小卖部也行,大家都在发奋挣钱,我也不能闲着。”

面对致富心切的牧民们,正在洞真村组织开展防疫工作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建国告诉记者:“为满足牧民们的强烈致富愿望,县上请来专家进行了现场规划,拟定了发展思路,确定了发展项目。镇上今年将按照‘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马尼、 雪柯等村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着力引导牧民发展特色餐饮、商贸服务、物流运输、乡村酒店、民居接待和民族民间手工艺等产业,切实把镇与村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打造马尼干戈‘高原牛仔城’为主题,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上统筹规划、加力推进,力求形成牧旅互动、产村相融的良好发展格局,努力将我镇打造成为国道317线上的亮点旅游集镇和幸福美丽新村。”

德洛畅谈新生记

傍晚时分,记者在马尼村采访时,恰巧遇到了德洛,她热情地将记者迎进家中。2010年7月,通过州医院包虫病防治中心的手术治疗,她身体恢复较好。但见到曾经采访过她的记者,她用流利的汉语感激地说道:“我的这条命纯粹是捡回来的,要是没有国家的好政策,要是没有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我说不定早就升天了。”

(下转第二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