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州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第04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5月2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认了个好亲戚”
2014-05-21

(紧接第一版)2012年夏天,州卫生局执法监督支队干部骆德兵到村里找他认亲戚,起初他不相信,心想“只怕是干部又在走过场。”那天,骆德兵终于找到他家,只见院门紧锁。骆德兵拨通泽登的手机,原来他躲到乡上茶铺喝茶去了。可没过几天,泽登家不幸遭火灾,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拨通了骆德兵的电话,没想到骆德兵当天下午就亲自给他送去了2000元现金。真情换真心,从此以后,泽登逢人便说“我认了个好亲戚!”

干部“结对认亲”,其中很多事看上去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老百姓来康定看病时,结对的干部去陪护、帮着办手续;又如,年轻人读书遇到困难,结对的干部主动帮着联系资助……等等。这样的一件件小事日积月累,正悄然改善着当地的干群关系。据州群工办统计,截至今年4月,我州共安排结对认亲小分队32726个、237461人次公职人员深入农牧区与“亲戚”拉家常、话发展。电话慰问2641203户(人)次;收集群众困难问题52130个,帮助解决42985个;化解矛盾纠纷11061起;为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慰问物资)6108.79万元;开展政策宣讲33.66万场(户)次;提供各类技术指导153870人次;开展农业生产服务16.56万人次。今年春节,为了让老百姓过上祥和的春节,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在年前就开始了走访慰问,各县主要领导留守在岗,不少外地干部也主动放弃休息,甚至带着家人来到冰雪覆盖的农牧区,与“亲戚”一起过年。据初步统计,春节期间,全州有6674名干部职工进农村访农户、到牧区看牧民,与29105户农牧民“亲戚”一起过年,有842户农牧民群众应邀到县城“干部亲戚”家里欢庆新春。

“开展群众工作以来,大家在思想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像过去比谁的房子大、谁耍得好,现在比的是谁家培养了几个大学生、挣了多少钱。”道孚县鲜水镇农民谢康生说,“这两年,胡书记每年都和我们一起过春节,我们很高兴。”今年1月27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州委书记胡昌升冒着严寒,来到道孚县与谢康生等六户结对的藏族“亲戚”欢庆新春、共度新年。

海拔5000多米的理塘县曲登乡,牧民纷纷主动要求与干部结对,出现了“要亲戚、抢亲戚”的欢欣场景。乡城县通过结对认亲,组织亲戚们调整产业结构,打好特色牌、生态牌、效益牌,搞好错位发展和差异发展,发展高原油菜、蓝莓、酿酒葡萄、核桃、藏猪、藏鸡等,走上了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1.9%,达到4500元。

为建立结对认亲常态化工作模式,我州采取“2-5人一组、背包进驻、定期轮换”的方式开展工作,建立群众工作“十个一线”工作法,落实“十个一”工作要求。并通过建立小分队走亲访亲、宣传政策法规提高群众认识、收集社情民意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干部能力着力解决问题、做好致富引导助农惠农富农等方式密切了干群关系。

“结对认亲”活动开展两年来,我州干部职工做到了心到、情到、身到,走亲戚问冷暖、叙真情解难事,进村入户访民情、顺民意、解民忧、促民安、助民富,以最直接、最真诚、最有效的方式温暖着农牧民,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党就在身边,干部就是亲人,形成了干部职工全参与、群众工作全覆盖的新格局。一次次登门问候,一件件好事实事,拉近了党群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两年间,5万多干部职工在群众餐桌上“话发展”,在群众房前屋后“拉家常”,在农村田间地头“谈农事”,群众称“干部亲戚”是“雪中炭”、“及时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