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县民族中学 高丽红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人们相互沟通的桥梁。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长者,教师的语言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知识之门的钥匙。新课标注重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体,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要体现这种新型的教学观首先就要注重教师的语言。尤其是语文,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艺术,它要求语文教师把课文中每一件生动具体的事,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每一句深入浅出的话,通过语言渗透进学生的心田,不仅让学生学到书本上的知识,更让学生在思想道德、审美和情感上受到教育与熏陶。 有人这样说:“正确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起码条件;高度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语言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那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哪些艺术呢? 第一,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作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讲普通话,而且发音要标准,吐字要清晰。 第二,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生动形象的语言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跃、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事物。 第三,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性。情感是构成教学语言艺术性的内在因素。教师只有融进自己的情感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兴趣。尤其是散文教学,只有教师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再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课堂中,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散文的美。 第四,语文教学语言的幽默性。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知者。”妙趣横生的语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只有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热爱语文。 第五,语文教学语言的启发性。现代教学并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它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循循善诱,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六,语文教学语言的激励性。激励性的语言能让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唤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语文教师要让每堂课都有声有色就必须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要以声引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出教师的教学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