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周1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Z01版
周1

第Z02版
周2

第Z03版
周3

第Z04版
周4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3月1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留住城市文化记忆之魂
——专访《复兴康定——康定城市历史文化记忆重构》编委会成员郭昌平
2015-03-14
康定春雪。
雪韵。

■ 本报记者 杨珂/文 张永才/图

【导读】

由复兴康定——康定城市历史文化记忆重构策划课题组编撰,四川人民出版社设计、印刷、出版的《复兴康定——康定城市历史文化记忆重构》,历时一年,终于在2014年3月份正式出版。2013年初,康定县委、政府提出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宏伟目标,启动了“复兴康定城市历史文化记忆重构”的策划工作,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共同组成课题组,对康定历史文化进行了全面研究和梳理,以深入发掘康定历史记忆,解构康定历史文化的脉络,提炼放大康定城市文化精神,对保护和重构历史文化记忆进行科学的谋划。该书问世后,记者采访了编委会成员郭昌平,郭昌平说:“希望该书在彰显康定的历史文化,保留和延伸历史文脉的同时,在今后的文化建设和全域旅游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人们对康定这座城市的认同与热爱。”

【起意】

只为保留康定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

什么是历史文化记忆?各种材质的书面文献、碑文、博物馆、建筑物、仪式和节日等等构成了文化记忆的一系列制度性表征,它是一套可反复使用的文本系统、意象系统和仪式系统。文化记忆与文明如同走进金婚的老夫妻一般一路相随,只有当文字、城市和国家出现之际,文化记忆才得以呈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不是偶然所得,是在时间的消逝、人与物的新陈代谢中慢慢形成的。“记忆”能使老一辈睹物思华年,在心灵和情感上获得来自历史记忆深处的慰藉,后生们则可以通过大量未所闻见的实物和文献资料了解父辈生活的往昔,从而弥补在历史课本上难以学到的平民生活史方面的知识缺陷。《复兴康定——康定城市历史文化记忆重构》就是这样一本有着“魔力”的书,它让古稀老人在里面寻找儿时的往事,它让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得以在历史中尽情地遨游。

谈到为什么该书编委会要想到编制这本书时,郭昌平显得很激动。郭昌平为记者讲述了这本书的起意。“《复兴康定——康定城市历史文化记忆重构》刚开始并不以书的形式存在,它原是康定县的一个城市建设规划。这个规划只为康定城市文化历史重构。原康定县委书记段毅君想做这样一件事:留下一些关于康定历史的东西。段毅君本人在康定长大,受父辈影响对康定很有感情,对康定城的历史文化非常热爱。康定这座城市从解放以来经过了很多自然灾害,比如说火灾。过去的康定都是木板房屋,每年康定几乎都要发生一次火灾。那时的康定火灾率特别高,在康定老百姓中流传着两个故事阐述康定火灾原因:一个是康定三面环山,形成三个点,中间一条河,刚好组成了一个‘火’字;还有一个是康定在三座山中间,这三座山就如同锅庄里支起火炉的三块石头,康定刚好在火炉里。实际上,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康定在两山的峡谷中间,属于风口,一点点的火星都会造成很大的火灾。曾经发生过一次一条街全部被烧毁的特大火灾,60年代康定老陕街的大火,当时的影响特别大。正因为火灾、地震、泥石流这样的自然灾害,老式建筑物全部被毁掉。康定地盘比较狭长,城市的发展没有太多的空间,要想建新就只有拆旧,一些具有文化价值的东西因此全部被拆除掉。拿康定历史上有记载的48家锅庄为例,现在一家都不存在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可以说城市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可是具有文化价值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了。康定本来就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当历史的东西都不存在了,还何谈历史文化古城呢?康定是西康省的省会,是藏彝走廊中心,同时康定又是茶马古道的重镇。康定的重要性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从考证上来讲康定形成小的集市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追溯康定历史,它曾经是土司的一片牧场,慢慢形成了村落,后来形成一个大的集市,商贸中心,南来北往、东进西出,这不是天生的而是历史造就的。总而言之,康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康藏高原上很出名的,在藏区来讲那个年代除了拉萨就是康定,从拉萨出来最大的商贸口岸就是康定,这样就造就了康定这样一个古老的城市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到后来它又诞生了《康定情歌》,人们传唱这首歌也接近有百年的时间,使得康定的影响更大,很多民族的老百姓都选择在这里定居,从而又让康定形成了多民族文化聚集,藏族在这里修藏式的房屋,汉族在这里修建汉式的房屋,回族在这里修建回式的房屋,各式各样的建筑星罗密布又造就了康定城建筑的多民族文化特色。”

说到康定的历史,郭昌平有讲不完的故事。郭昌平表示,给记者讲这么多关于康定的历史,只是为了表明康定是一座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古城:“《复兴康定——康定城市历史文化记忆重构》从康定县的一个规划变成一本书的原因也在这里,我们只为保留下康定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康定拥有珍贵的文化产物已经消亡了,现在的年轻人对康定的文化和历史都已经不了解,这些文化记忆只存在于老一辈的记忆中,所以我们编制这本书,想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和传承这些记忆。”

【创意】

梳理鼎盛文化提供了解历史的路径

一座城市,自然禀赋与人文塑造,往往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什么是城市之美?每一个人都能给出自己的答案,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城市既不能缺少人文塑造,也不能缺少自然之美。今天,随着城市高楼大厦蜂拥崛起,城内的古建筑看不见了,历史赋予城市的东西看不见了,人们的视线只能落在钢筋和水泥上,这是城市之美的严重缺失。城市,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审美世界里,我们都必须认真守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因为这关乎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乃至于城市的灵魂。

谈起《复兴康定——康定城市历史文化记忆重构》的创作过程,郭昌平很享受:“当初康定县委提出要做重构康定历史文化记忆这样一个规划,他们就委托这方面的专家来做这个规划。谁有资格、谁有权威做这件事是当初思考的一个问题。后来找到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任新建,任新建的父亲是任乃强,任乃强是康藏研究的鼻祖。建西康省的时候,任乃强就到康定进行考察,他对康藏或者说对甘孜州研究是开了社会科学的先河。后来任乃强去世,他的儿子任新建继承了老先生的衣钵,开始研究康藏。因为他的父亲为他留下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文献、研究成果,所以任新建在研究康藏这一领域算是大师级的人物。从他的父辈到他自己都在康定生活过,而且他现在是康藏研究院的副主任、秘书长,他来领头做这个规划最权威、也最具说服力。在康定县找到任新建做这个规划以后,他又找到编委会的其他成员做他的助手,所以我也有幸成为了规划课题组的成员。经过一年多时间这个规划初具雏形,这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康定历史上我们所知道的鼎盛时期的脉络梳理清楚,它不是康定历史上的一本简单的史书,它是在展现当时康定作为省会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康定鼎盛时期作为中心点,向上回顾向下拓展到清末明初以及解放以后。这个时间段也是康定最繁荣的时期。它的文化、经济、人文都是发展得最昌盛的时候。我们利用这个时间段作为切入点适当的对当时康定的历史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提供给大家作为一种历史的参考。(紧转第四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