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西饶色/著 扎西次仁/译 从康定上行约七十公里处有一小村,小村与新都桥之间有一处像大象的长鼻向下伸展的山头,山头上有一处古代的城址遗迹。该城堡被认定是木雅甲布的城址。很早前与城址相距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名曰喜乐寺的寺庙。有传说,过去喜乐寺与此城堡之间有某种关系。 城址 从康定上行约七十公里,在现存佛塔处有一小村,小村与新都桥之间有一处像大象的长鼻向下伸展的山头,山头上有一处古代的城址遗迹。山下的居民称当地为“宗夏”(城址),地名因城堡得名。实际上,“宗”这称谓在第司乃东王时实行宗溪制改良建立行政驿站时就长期流传形成了。现在为止,这地名是怎样得来的已无需争论了。长期流传且声名远播的另外一个名字是瓦孜或瓦泽,但因无法寻根溯源自然就叫瓦泽了。六百多年前康区出现的著名学者降央扎巴的自传载,当年他前往康定跑马山和热底寺灌顶加持时,已经有名叫瓦泽这地方是可以确定的。那时这地名不叫瓦策而叫瓦泽是因山梁上建造的城堡而得名。布达拉和桑珠者等宫殿都是因其建在山梁上所以得名的,因此可以此类推瓦泽的得名。笔者曾经二次到这处城址进行过调查,心里总会出现一种奇怪的感觉。从城址的形态和内外布局来看,往上观察时有千变万化的荣胜和威严的感觉。内外城墙、主殿、分殿等都具有十分明显的王宫特征。明确的说,西藏雅隆的宫殿拥布拉岗、日喀则宗巴颇章残存的桑珠者、现在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等都是同一类型的。在山顶建宫殿这是藏族人民的一种风俗制度特征。从聂赤赞普上溯的历史来说,藏族能参与战争的军队少,不在平坝居住而居山崖险恶处。由此看来,藏族古代先民将居住地或城堡建在山顶是为了抗击敌人。另一方面藏族古代习俗认为所有神佛都居住在山顶,因此国王与神佛的想法应一样,王宫都建在山顶。汉语名称直到现在这地方都叫营官寨,明代后期好像就已出现了这名字。 有关汉语档案记载,从宋代开始木雅部族的主要首领是势力非常强大的西乌甲布和木雅甲布,新都桥一带的城址,学者们都认定是木雅甲布的城址。实际上,有关木雅甲布的盛衰像手握金刚杵腰部样,很多传说在木雅百姓中广泛流传。笔者想,古代直贡赞普的后裔被流放到边远的工布地方后,这个地方的国王有了用高贵种姓的权利,如此吐蕃分裂解体,上至阿里下至朵康其神圣赞普的嫡子们没准儿在各自的大小地方称王。实际上嘉绒地区有由聂墀赞普昆季为王出现的历史记载。再说嘉绒一带一般是嘉绒十八土司的势力范围。如此笔者有神圣赞普世系曾经为王的感觉。 听说康定明正土司世系和大臣世系的家庭过去在新年举行节日宴会时,有著神圣赞普装束进行歌舞表演的情况。这样看来,康定明正土司与神圣赞普世系有关的说法不绝于耳。 总之,这处城堡有卫藏地区城堡的特征,将此处与彼处相互进行比较思考就可以理解了。 很早前与城址相距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名曰喜乐寺的寺庙。有传说,过去喜乐寺与此城堡之间有某种关系。藏族政教合一的时候,出现过很多由僧侣与官员联合或由僧官兼任负责一地的情况。有关汉文档案也这样公认。明代晚期,蒙古固始丹增依靠兵力征服了康定、甘孜、理塘、昌都等地,派差派税,对青海方面的王族子系顺缘。封这地方热底寺喇嘛昌册集烈为官,并赐名为喇嘛银根。很早以前这一带地方分布的绝大多数是噶居派寺庙。西藏地方政府占领全康区后,逐渐采用各种粗暴的方式将很多寺庙改宗为格鲁巴的历史记载很多。笔者感觉喜乐寺也出现过这种相同的命运。权势强大的第司·桑杰嘉措亲口指示,康定这一带地方在第司·赤烈嘉措时,将大量的喇嘛迁入西藏阿里。这是固始丹增统治康区稍后发生的事。那时地方的土头们归顺固始丹增和归顺西藏地方政府肯定都是一连串出现的。这样看来,问当地有些百姓现在山头上的城址是何人所建,回答是西藏地方政府所为,这是真实的情况。 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营官昌册集烈弑明正土司蛇腊扎巴,康熙帝发怒,为此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西炉之役。四川提督唐希顺尊皇旨带领上万兵力从成都出发,击败对方攻击抵达泸定,在磨西西面生擒昌册集烈将其诛杀,康定被清军占领。一般都认为,此地汉名不用说,其真实情况是因朝廷用兵平定内乱取得胜利,因此得名康定。此地所有僧俗人员归顺清军后祈赐保佑。清军亦安抚百姓可以保存各自领域的原状,并发放钱银让百姓心满意足。这样百姓迎请军队将木雅营官昌册集烈的城堡拆毁了。 第司·桑杰嘉措知道此事的原因后,稍作重要的思考后与近侍商议,特地派遣增准·洛绒恩珠和雪准·德恩降央俩人赴康区,但这件事根本没有得到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