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3版:周3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Z01版
周1

第Z02版
周2

第Z03版
周3

第Z04版
周4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4月18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没有被遗忘之前
2015-04-18
《三怙主》 嘎松多吉绘画作品选

■ 杨燕

不记得是在微信还是QQ上看到一张《康藏地名背后的那些事》这本书的封面图片,当时这个名字就已经让笔者有了想要阅读的欲望,再一看作者是贺先枣老师,因为刚看完贺老师的《雪岭镇》,很喜欢里面的故事,所以对这本书就更感兴趣了。

正打算去哪里找这本书来看看时,同事王姐就给了我一本,看来和这本书还真有缘,心里想着,它就来了。

翻开这本书,见内容提要里说,这是一本关于康藏地名文化的著作。作者通过地名与地名、地名与历史、地名与地理、地名与人物、地名与传说、藏传佛教与地名、地名引起的思考等方面的探讨,阐释了康藏地名的形成及其含义,是目前康藏研究中少见的一部关于地名文化的著述。的确,关于康藏地名文化的书,确实没怎么看见过。

说到地名,自然就会有关于这个地名来历的故事,随之而来的还有很多相关的历史。正如贺先枣老师所说,感受、回顾历史,地名,常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和提示。

像康定这个笔者从小生活的地方,关于它名字的故事就听说过好几个。康定,三国蜀汉称“打箭炉”, 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打箭炉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设康定府。关于康定旧称“打箭炉”地名由来的传说和解释有好几种:一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南征,多次生擒当地最大的部落首领孟获,在准备第七次释放孟获时,双方协定,孟获退出一箭之地并永不侵犯蜀国边境。诸葛亮谋略过人,暗中派遣一位名叫郭达的将军日夜兼程,来到今天的康定安炉造箭,同时将所造之箭插在一个山顶上。后迫使孟获退至打箭炉及其以西地方,于是后人将插箭之山取名为郭达山,郭达造箭之地取名为“打箭炉”。二是说,“打箭炉”是藏语“达折渚”的汉语译名,康定在历史上是一个汉藏贸易的重要互市口岸,藏族除了需求内地的大茶外,还十分喜欢内地生产的绸缎,在藏语中,“达”有丝绸的含义,而“折”有优质的意思,“渚”为二水交汇的谷地,故取其名,意为交易绸缎的谷地。三是说,达曲、折曲是流经康定城区的两条河,即雅拉河和折多河,“渚”为汇合之意,所以叫“达折渚”,意为两水汇合的地方。

现在,康定城已经旧貌换新颜,漂亮的高楼大厦取代了低矮的木板瓦片房,凭借一首《康定情歌》,小城康定也名扬世界了。康定的名气越来越大,打箭炉这个名字却慢慢被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离我们越来越远,只有从炉城镇这个名字里还能依稀看见一点打箭炉的影子。

相信还有很多地方也像打箭炉一样,只有从一些老年人的记忆里,只有从一些书籍记载里去了解那些地名的历史与故事了。就像《康藏地名背后的那些事》书中所说,地名,的确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就这么一点,围绕地名才有了经久不衰的话题,变换中的地名就有了让人永远感兴趣的魅力。看了《康藏地名背后的那些事》以后,了解到了关于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很多故事,是学习,也是收获。看着书中记录的很多老地名,庆幸在还没有被人们遗忘之前,它们有了这样的文字记载,也许已经有很多的地名已经消失,但是书中的这些,会被文字永远的记住。

一个地方,有了名字,才算有了自己的身份,地名就像人名一样,是区别个体的符号,人有了名字,张三就不会被认成李四,地方有名字,也才不会被混淆。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的山川河流草木花草都一样,没有谁去分辨他们的不同,在人类历史开始后,山与山之间,水与水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都有了区别,这个区别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名字。“有了名字的高山不再是让人望而却步的荒山,有了名字的河流不再是让人望而生畏的野水。树林因为有了名字变得温情,草地也因为有了名字竟然就有了家园的感觉。这一切,都源于远在自然山水很久以后才出现的地名,任何一个地名里,都含有只有人类的思索和判断,都含有人类的情感因素,更含有只有人类才会有的那种想象力。好多地名,不仅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客观存在,更寄托了人类的意愿。”

书中所例举的都是很有康巴特色的地名,这些名字形象生动,如果是到过这些地方,亲眼见过,会让人印象更深刻。“康藏高原上的人们对山的命名多直截了当,渲染的是山才具有的阳刚,而对水的命名多含蓄,表达的是水所具有的阴柔之美。”像贡嘎山,本意就是说这座山不仅高,而且因为终年积雪是白色的。色达县的一座山叫野牦牛角,指出的就是这座山形状犹如一个野牦牛的角,理塘到稻城途中的兔儿山,是说山头的石峰仿佛是一对兔子的耳朵。又如,金沙江上游叫志曲,意思是母牦奶牛鼻子里流出来的水,雅砻江则称为扎曲,意思是石缝里流出来的水,湖泊的名称也是如此,德格有“让人倾心、留恋的海子”,康定有“野人海”、“五色海”,其他地方还有“绿玉石海”、“神仙海”。

《康藏地名背后的那些事》书中还收录了一些有趣的地名,“加果戈郎”这个地名就有趣,说的是小偷加果经常要走的路。“顶着箱子”是一个地名,意思是这个村寨里曾经来过小偷,这个小偷是顶着一个木箱来作案的,还有一个地名又叫“吓跑了贼的山沟”。有条山沟叫“可惜了”,说的是这条山沟里,曾经有一头产量好的奶牛在这里跌死了,同样的意思,在另一个地方,山沟就直接叫摔死了奶牛的地方。除了书中收录的这些例子,相信在康藏高原上,还有很多这样有趣的,有地方特色的地名。

说到地名背后的事,相关的传说和故事一定是最吸引人的。在康藏高原上,走到哪里都有格萨尔王的传说,很多地名也与格萨尔王的传说有关。有一条山沟叫虾卓,意思是羽毛散落一地,传说,格萨尔王降生时,妖魔黑鹰三兄弟就想加害他,年幼的格萨尔王化意念为无形神箭,把变幻成三只乌鸦的魔鹰除掉了,霎时,鹰的羽毛飞散,这条山沟就有了这样的地名。还有一个地方叫卓隆,传说是格萨尔王赶着一头耕牛去翻耕元根地,走到这里,牛乱跑,摔死在了这个地方。就连格萨尔王身边的人的传说都成为了地名,德格县错通这个地名就是格萨尔王叔父的名字,嘎登这个村庄的名字,就是格萨尔王手下大臣的名字,直达村也是格萨尔王手下大将的名字。

地名背后的故事里还有一些神怪灵异的传说,“神怪灵异传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很多时候只有一个情节、一个片段,没有过多的过程,而不像其他的传说那样,有起伏较强的故事性、有教为完整的情节,而由此产生的地名就更简捷。”比如,阿尼松然(能念咒驱逐冰雹的神),传说是一个种青稞的老人死后,因为痛恨冰雹常让庄稼人颗粒无收,成为了一个有法力的保护人们有好收成的神。

地名与历史、地名与地理、地名与人物、地名与传说、藏传佛教与地名,在《康藏地名背后的那些事》书里,贺老师给我们讲的关于地名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只有自己慢慢来阅读,才能体会到广袤的康藏高原上的地名文化。不管是想要从中学习、了解,还是只为了听听闲聊,这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