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现就读于四川财经职业学院13级会计16班的麦郎,早在入学前,就通过人事前置考试定向到炉霍县朱倭乡政府工作。在实施订单定向培养本土紧缺人才计划中,对成人高考本科类、普通高考专科类进行人事前置考试是一大创新。 每年在高考后拿到成绩前,由州人社局及州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人事考试,以人事前置考试成绩排序确定预培养对象。在学生入学前凭其定向培养学校定向培养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把学生预录到相应工作岗位,并由县人社局、用人单位与学校、学生及其家长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培养对象在合格毕业后,由州人社局统一办理聘用审批手续,纳入事业编制管理。 针对本科类人才,则实行双向考核聘用。普通高考本科类学生入学后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合格毕业后,由州人社局投放专门岗位对其进行考核聘用,纳入事业编制管理。“我来自农牧民家庭,考大学一直都是梦想,现在通过这个计划,不仅能圆了大学梦,还在就业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提前找到了工作。我喜欢会计专业,愿意回来为家乡的繁荣与发展出一份力量。”麦郎说。 如何“用得上”? 与岗位对接,培养课程量身定做 麦郎的同学降初不吃,3年毕业后将进入康定市新都桥镇政府工作。去年暑假,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降初不吃到新都桥镇政府实习了两个月。“这次实习让我清楚了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应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这些学生回州后,很多会到乡镇从事会计工作,无论是暑期实习还是在校培养,我们都注重与岗位对接。”财经职院会计二系主任尹东介绍,学校特别针对村集体财务工作内容开设《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操作实务》、《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等课程,力求学生在工作岗位中上手快、会运用。 为让这些学生学的知识毕业之后用得上,培养高校与州政府、各用人单位积极沟通交流,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和发展趋势,专门制定了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 西南民大为订单定向学生开设《甘孜州地方史》等课程;根据用人单位的建议,开设公文写作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考虑到订单定向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的情况,特别是理工科课程,专门聘请经验丰富且同样来自藏区的老师为他们授课。 为更好适应甘孜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学校也不断完善专业设置。今年,省内9所本专科院校和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为甘孜州各行业定向培养21个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同2014年相比,新增加了文物与博物馆学、化学(双语)、广播电视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植物检疫(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9个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