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新闻.广告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第04版
专题新闻.广告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学生心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法宝
2015-10-19

■ 康定市甲根坝小学 白玛翁姆

目前,学生德育存在着众多问题,如意志脆弱、自卑闭锁、行为怪诞、品德较差等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心理问题肯定是学生品德问题和缺陷的重要原因。

一、学生心理问题是其品德问题的根源

当前中小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心理问题,其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分别达到20%-30%和40%—50%,而品德与心理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由品德与心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是其本身性质所决定的必然联系。那么,目前初中生的德育环境是什么样的呢?

易引发心理问题的社会环境

由于网络的普及,学生在接受新的信息同时,也接触到不少负面的东西,特别是青春期阶段,随着生理的变化,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给学生思想教育带来很大的难题。

易引发心理问题的学校环境

学校生活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因此,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是在学校产生的。例如,有些教师盲目对学生施控;有些教师总是认为,学生的一切都应由教师说了算,又干涉过多,使学生产生焦虑、厌学心理。

二、强化心理关注的一般性对策思考

心理关注首先要求班主任跳出传统德育的狭小天地,用心理学的立场、观点去审视班主任工作,形成心理学指导下的新的班主任工作观。具体说来,应做到如下几点:

提高师德修养

由于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又处于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形成时期,易受成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严于律己,从思想到作风,从心灵到外表,从言行到举止,在各个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

实施人性化教育

人性化教育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主体,教育是在关怀人、尊重人的前提下进行价值引导,实施人性化教育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从物化走向人化。首先要承认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完整的人,是有创造性的人。教师是学生精神的关怀者。德性是精神的核心,作为精神关怀者,其重要使命就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关怀人的精神发展、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力。

第二、从灌输走向对话。 由灌输走向对话,是从奴化德育走向自主性德育。自主性德育立足于学生自己认知、自己体验、自己感悟、自己抉择、自己践行。自主性德育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满足其内在道德需要,体现生命的价值。

采用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育方法

1、悄悄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的教育是来自于情感相通的师长与毫无感情的教师,其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学生对来自与其情感相通的教师的教育会采取注意、欣然接受等积极态度。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要对学生先下一番感情投入的功夫。

2、恰当运用心理调试。即班主任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调节学生的心态上,通过改变学生的心态达到育人目的。这也正是心理调适的过程,所谓心理调适,即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使学生的心态产生预期的变化,这种变化恰恰是学生按教师期待的自我塑造过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