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五版)抗震救灾工作在全方位推进,全州干部以心系群众的历史责任感、强力有效的工作措施,实现了“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的目标。《瞭望》杂志在文章中直言:“震后康定为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呈上典型‘应急样本’”。 重建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倾注心血 今年3月17日,十届省委常务委员会第1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康定“11·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规划》(以下简称《实施规划》),并于3月24日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实施规划》从城乡居民住房、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宗教活动场所、地质灾害防治5个方面确定了392个项目,总投资40.9亿元。明确用三年时间完成灾区恢复重建任务,两年时间基本完成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和恢复重建,力争2016年底基本完成26683户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和3027户城乡居民住房重建;2017年底完成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宗教场所重建及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结合省上《规划》,州政府制定了《康定“11·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方案》、《康定“11·22”地震灾后城乡住房恢复重建实施方案》等8个方案措施,今年3月18日,经州政府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重建任务分解到县、海管局和州级相关部门,做到任务明确、分工具体、责任到位、督促有力。 地震灾后重建的时间已明确、任务已敲定,阳光照耀着雪山草原,希望升腾在牧区藏寨。今年4月22日上午,康定“11·22”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项目奠基仪式在康定县塔公镇夺拉嘎姆村举行,康定“11·22”地震灾后科学恢复重建正式拉开序幕。在大型作业机具鸣响的汽笛声中,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宣布开工。 奠基仪式开始前,震中农牧民群众纷纷用松柏煨桑,用最淳朴的方式感恩党委、感谢政府。 截至本月,康定地震392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在建270个,完工109个,冬季停工6个,累计开工率98.21%,完工率27.81%,完成投资15.73亿元。公共服务设施恢复类项目177个,在建98个,完工72个,冬季停工3个,累计开工率97.74%,完工率40.68%,完成投资1.38亿元;宗教活动场所恢复重建项目27个,在建19个,完工8个,累计开工率100%,完工率29.63%,完成投资 0.62亿元;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项目140个,在建111个,完工23个,冬季停工3个,累计开工率97.86%,完工率16.43%,完成投资1.84亿元;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30个,在建24个,完工6个,累计开工率100%,完工率20%,完成投资0.92亿元。 截至本月,全州城乡住房恢复重建在建1182户,完工808户,累计开工率65.74%,完工率26.69%,完成投资3.25亿元;维修加固在建3733户,完工21322户,累计开工率93.9%,完工率79.91%,完成投资6.81亿元。全州累计完成投资8886万元;木雅祖庆学校建设项目已完成永久性围墙砌筑、道路土路基施工,施工临时设施搭建完成,场内土石方平衡完成,正在进行教学楼基础开挖;海螺沟农房维修加固及道路改造工程,在提升抗震设防能力的基础上完成风貌改造,结合5A景区打造进行道路升级,目前完成投资9050万元。 展望 新家园成为美好生活新起点 为了能让灾区群众早日住进新房,刚到我州履新的州委书记刘成鸣就立即率州级相关部门深入康定市和道孚县灾后恢复重建现场调研、督促、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实现省委、省政府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入冬前保障农户入住,温暖过冬”新要求。州委副书记、州长益西达瓦则利用节假休息时间,采取不提前安排、不设定路线、直接到点的方式,突击检查相关县、乡镇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11月19日,在寒冬还未来临之际,位于灾区震中的夺拉嘎姆牧民就搬进了新修的住房,既安全更温暖,牧民对未来美好生活无比期待。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为了让灾区群众能过上更好的日子。我州各级下足了功夫,力争将集中安置点与美丽幸福新村、新型城镇化、旅游全域化等有机结合起来,聘请高水平的设计单位,努力做到重建一个村寨就打造一个景点,把康定塔公镇夺拉嘎姆新村打造成“地震新村、木雅藏乡”,把瓦泽乡鱼子西三村打造成“原味藏乡、摄影圣境”,把雅拉乡中谷村打造成“扎西神泉、传奇营地”,力争实现灾后重建和产业发展双赢目标。结合《规划》,全力打造康定波洛洛集中安置点、江巴安置点、夺拉嘎姆安置点、中谷安置点、鱼子西安置点,道孚八美镇中古一队和五队安置点、协德乡先锋村安置点,木雅祖庆学校,海螺沟(含新兴乡)整体风貌改造为载体的“8+2”灾后恢复重建亮点工程。 在农房重建中,我州按照“群众接受,特色保留,结构安全,功能改善”的目标,以创新的工作思路对甘孜民居建设进行技术革新。研究编制了《四川省藏区“崩科”房屋抗震设计方案及构造图集》,为农房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制定下发了《康定“11·22”地震灾后农牧民住房重建和加固技术指南》和《康定“11·22”地震灾后农村加固维修基本要求》等,进一步加强农房建设技术指导。此次革新既强调群众真正认可、自觉投入,又强调抗震设防措施的坚决执行,以农房重建和维修加固工作为契机,将农房自建纳入监管范围,引导农牧区建设“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具有本地特色”的新民居。目前我州民居结构安全性的技术革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在灾后重建中全面推广执行,将在今后农房建设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康定地震灾区处处是一片繁忙的工地,灾区群众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正凝心聚力开展灾后重建。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幸福美丽和谐新家园一定能建成。 (本文感谢州重建办提供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