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视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理论视窗

第04版
国内.广告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6月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民群众是执政的根基
2017-06-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习总书记再次强调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极端重要性,可见,人民群众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可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封建统治阶级,还是今天的执政党,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只能是垮台。

■成飞

从封建王朝统治的历史启示来看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翻开中国历史长卷,不少封建王朝开国时期都注重争取民心、励精图治,但随着执政日久,奢靡腐化泛滥,民心逐渐丧失,国运逐渐衰亡,形成由盛而衰、始兴终亡的“历史周期”。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存在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从盘庚的“重德重民”到周公的“敬天保民”、再到孔子的“重仁爱民”,从孟子的“民贵君轻”到荀子的“君舟民水”、再到宋人苏舜卿的“民为邦本”,深刻揭示了“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道理。历代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多用荀子“君,舟也;民,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警语来告诫当政者要善待民众。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明鉴者甚少。

秦统一六国,可谓深得民心,但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秦王朝不是着眼于百姓各得其所,而是一味地奉行严刑峻法,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结果短短15年便改朝换代。以至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感叹:“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据有关资料显示,自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实现“大一统”到公元1911年清王朝灭亡,中国历史上先后存在过59个王朝,其中,有38个王朝执政时段不到50年。考察中国历代王朝更替的历史,其兴衰成败的原因复杂,但最根本的是民心向背。人心所向,政乃兴;人心所背,政乃亡。统治者“重民”,则“其兴也勃焉”;统治者“薄民”, 则“其亡也忽焉”。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周期律。封建王朝的统治给了我们一个历史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从前苏联东欧剧变沉痛教训来看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要求,是无产阶级取得执政地位的政治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因此,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大的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而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在苏共的领导下,不仅在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下政权得以巩固,而且二战前后综合国力迅速增强,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世界强国。但从斯大林后期开始,计划体制日益僵化,经济建设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得不到应有改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大清洗”运动伤害大量无辜,人民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受到破坏,官僚主义、干部特权现象盛行,党的形象遭受严重损害,逐渐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在剧变发生之前,《西伯利亚报》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仅有7%,而认为代表官员和机关人员的却高达85%。在苏共被宣布解散、遭到取缔之时,绝大多数苏联民众,包括大部分党员、干部和军人(仅莫斯科一地就有党员115万,军人20万)都无动于衷,表现出惊人的冷漠,甚至不少人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取缔者的一边。有人在莫斯科问深受动乱之苦的市民为什么要选择叶利钦时,得到的回答是:“苏联共产党太糟糕了,我们想任意换一个人来试一试。”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初期都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几十年一直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党的民主集中制也遭到严重破坏,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脱离群众,广大群众难以表达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从疏远发展到怀疑,从怀疑发展到不满,最终导致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垮台。前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政治局委员辛德曼曾经说过:“我认为,事情很清楚,我们是人民、而不是被一群反革命赶下台的。”在这里,国外共产党执政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不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必定是垮台的政党。

从我党建党兴国的成功经验来看

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党的生命之本和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历史。土地革命时期,星火之所以燎原,是因为党给予了群众“耕者有其田”的希望;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之所以能在敌人重重包围之中存在和发展,是因为党反映了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心声;解放战争之所以能以弱胜强,是因为党让群众看到了“翻身做主人”的光明前景。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改造及之后的和平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惠及人民、深得民心,这是我们党群干群关系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十年“文革”,一场浩劫,大范围、长时间无视群众利益,背离群众意愿,这是国民经济走到崩溃边缘、党的事业受到严重损失的时期。可以说,凡是我们让绝大数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时期,就是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时期;凡是损害了绝大多数群众利益的时期,就是我们党的事业遭受重大挫折的时期。进入新时期,我们党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巩固执政地位的重大战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这为我们践行党的宗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丰富了时代内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群众工作,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巩固了党的群众基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正好表明了他执政为民的决心。所以,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可以跳出历史的周期律。

总之,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历史和前苏联东欧剧变沉痛教训以及中国共产党建党兴国的历史和现实表明,尽管执政的时间条件不同,执政的基本方略各异,但执政的基础始终是广大人民群众。人心向背,始终是决定一个政权、一个政党兴衰存亡的根本性问题。我们一定要谨记历史教训,把握执政规律,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我们当前进行的精准扶贫、脱贫奔康,就是为了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有这样,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巩固。因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像安泰与大地母亲一样,只有永远地脚踏实地,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力量无穷,才会无往而不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系州委党校高级讲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