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康藏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11月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螺沟冰川公园”一段无法抹去的历史印记
2017-11-03

■邓明前

几大景区负责人相会张家界

孙前书记带我到距泸定千里之外的大武汉第一次列席全国首届国内旅游工作会,让我见识了大世面。第一次了解到什么叫旅游!见到了全国各地旅游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也为自己有幸参加海螺沟旅游开发建设感到自豪。就在武汉首届国内旅游会议结束时,孙前书记通知我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学习和参观。这一突如其来的新安排,原来是四川会议代表领队,省旅游局资深旅游专家杨书阁老师的建议。杨老师对孙书记说:“海螺沟的旅游发展建设现在还可以说是一张白纸,与湖南张家界当初情况相仿。据我了解,张家界的开发、管理、经营模式很适合海螺沟。不妨叫邓明前去学习参观回来有个模样参照。”杨老师见孙书记迟凝起来,又补充道:“这次机会最好,九寨沟泽仁珠局长、黄龙景区主任,天府旅行社齐鸣燕经理都报名要去。大家在一起能学到很多关于旅游方面的东西。”孙前书记见杨老师说得有理且诚恳,爽快答应让我前往张家界学习参观。

11月30日,张家界公园管理处满国良主任带领四川客人抵达张家界。12月1日先听主任、经理介绍他们开发经过和现状,取得的经验。2日满主任陪我们参观景区。行走在张家界步游道、观景亭,我了解到景区管理机构人员配置、旅游促销、导游培训、农旅结合、游客接待、游人安全等方面的详细情况,这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张家界三天的学习参观过程中,无论是乘火车、坐汽车还是徒步参观,我都寸步不离的跟着九寨沟泽仁珠局长,沿途他细心的给我介绍着九寨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和在开发建设中他们的得与失,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鼓励。海螺沟、九寨、黄龙有缘在张家界相会,相聚受益颇深。回到海螺沟,我模仿张家界拟写了一个“海螺沟旅游开发创建方案”,得到开发领导小组的肯定和认可。

逢山开路修条游道通冰川

1987年2月,一个写在纸上,记在心里,带有张家界、九寨景区基因的“海螺沟旅游开发方案”(简称“方案”)准备在县“两会”(政协会、人代会)结束后启动。“方案”也是“两会”小组讨论内容之一。在我参加的机关政协委员讨论会上,委员们围绕开发创建海螺沟旅游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赞同和支持者的理由是“旅游能促进泸定改变旧貌,起到‘一业兴,百业旺’的作用。”也有委员反对开发海螺沟说:“海螺沟那么远,根本不会有人来看。”还有人说:“比海螺沟更加山青水秀的地方泸定多的是,即使有人来,县上、部门、单位接待。不但不会有收入,时间长了接待费都把县财政吃穷、吃垮。”有个委员还伸出他的左手说:“要是真会有游客到泸定看山、看冰、看桥,我就敢在手板心煎鱼给他吃。”

可见当时开发建设海螺沟的阻力真的是不小的,处在少数的泸定旅游追梦人却并不是这么看问题。他们认为自己生活在青山绿水中,海螺沟景致绝妙,又有科学论证依据,海螺沟的风景神奇壮美,“来一趟值得,绝对不冤枉”这就是底气。孙前书记说:“即使有不同争论,有各种压力,也是暂时的。邓小平同志讲过‘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我们发展海螺沟旅游,没有谁拦得住,别人爱怎么说,让他说去。我们想怎样干就干,谁也改变不了我们发展海螺沟的决心,要紧的是加快实施开发‘方案’。”

3月30日,副县长兼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姚洪华,县水电局局长龚俊西、技术员罗兴伦、县林业局王啟松和我共同代表“海办”聚集在孙前书记的办公室。经过一番思想动员后,便下达了任务。“海办”的任务是“方案”中第一个项目:带民工进海螺沟进行游山道选线、测路,砍出游路线形,通到冰川。孙前书记动员时格外强调:“游山道是游客在沟中唯一通道,也是沟中旅游接待点的生命线。海螺沟不修通游山道就是给海螺沟旅游开发建设判了死刑。”再三交待我“无论选线、测路还是修路,民工一旦进沟要防火、防偷猎,保护生态原貌,游山道选线必须要靠景、坡缓、安全、便捷。”我受命后于3月31日,带上被盖、口粮、油盐等从县城搭车到了磨西下场口,背上20多天所需物资步行进沟,这是我第7次进海螺沟。两个多小进后,我到了沟窄山高青山绿水的共和村四队(组),当晚住宿农民朋友周银禄家。在他的推荐下,我从该村组挑选了适宜选线测路的12名青壮年农民工。4月1日,我和民工进沟,住在离村七八里以外的无人区海螺沟大湾子工棚。

看山形山缓、观日照长短,用民工的话讲叫“阳山”。“阳山”日照长,冬季积雪薄,结冰时间短,相比河对岸“阴山”积雪厚,冰雪融化时间长,不宜修主干道,我们选线测路在“阳山”一侧。游山道从沟中最后一户农户周德春家的竹林为起点,沿沟而上。作业点从岩巴子、刘家坪、张家屋基、平石板、打杆烟沟、青石板沟到大湾子,是游山道第一段,这条路线的勘测我们用了2天的时间。

第2站我们住在热水沟沙包洞穴,选线测路用了4天的时间。游道下接大湾子二层山分路口,上到水海子、海螺灵石,为第二作业段。第3站住笔管场工棚,测路用了7天,游道下接海螺灵石,上至1号冰川为第三段。河谷环游线用了7天。那个年代,泸定县离贫困县标准仅有一步之遥,低收入家庭普遍,测路民工一个工1.6元工资,我的出差费一天0.30元。我与民工搭伙虽然很艰苦,但是想到一旦海螺沟旅游开发建设成功,一切的辛苦都是千值、万值的。从选线测路第一天开始,我就对民工进行了分工。我挑出两年前与我共过事,平时他们“靠山吃山”不是开云母、找水晶矿,就是上山挖虫草、贝母、羌活、大黄养家糊口,成了“海螺沟活地图”的周银禄、张明兴为一组,在前面探路线。不管是山梁高坡,还是河流、沼泽地,只要安全坡缓的地方,我叫他俩用红油漆在树干或石头上画上记号。我和文化人熊开华(后来作海螺沟导游30年) 居中,呼应“定线”。刘大福、梁秀清在后“砍测线记号”。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运用3点一线目测,我们每天以2到3公里的进度朝冰川前行。后面跟进的8位民工沿路标挥弯刀、镰刀、斧头清除挡路的树木,割去杂草荆棘,亮出1.5米宽的路形。4月20日中午,我们选线、测路至海螺沟1号冰川,我在冰川“磨光面”(石岩)用排笔醮上红油漆画一个红圆圈,作为游山道终点的标记,也给选线、测砍游道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未完待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