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甘孜州地震、雪灾、雹灾、洪灾、地质灾害等灾害发生频繁。特别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特别发育,广泛分布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流域及川藏公路沿线,是全省乃至全国地质灾害高发和易发区。截止4月17日,全州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962处,已销号411处,比去年同期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787处,威胁人员约28万人(威胁人数占全州总人口的24.35%),财产约194亿元。在社会发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康东4县(市),现有187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占全州现有隐患点总数的37.85%。),威胁人员约13万余人(占威胁总人数的46.43%。),财产约91亿元(占威胁总财产的46.91%。)。 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甘孜州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隐蔽性强、成灾快、爆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等特点。据统计,15年来,甘孜州共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260起。其中,较大规模的524起,造成200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元,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03年7月12日,丹巴县巴底乡邛山沟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51人死亡或失踪;2005年发生丹巴县城建设街滑坡重大险情,半个县城4000多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所幸在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及州县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打赢了“丹巴保卫战”,实现了“力争不滑坡、确保不死人”的防治目标。2006年6月18日,康定县时济乡发生岩崩,造成11人死亡;2007年5月24日,九龙县发生群发性泥石流灾害,造成12人死亡;2009年7月23日,发生在康定县舍联乡干沟村响水沟的特大型泥石流灾害,造成了54人死亡(或失踪);2010年6月14日,康定县捧塔乡境内金康公司金平电站施工区,发生山体垮塌,致使23人死亡,7人受伤;同年7月23日,九龙县烟袋乡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8人死亡。 据统计,2003年至2010年,8年的时间内,全州因地质灾害造成死亡或失踪的人员达到198人,平均每年约25人。2011年至2017年7年中,仅仅造成2人死亡,6年实现地质灾害“零死亡”,得到各级的充分肯定和认可。特别是8月9日凌晨2时10分,丹巴县东谷乡二卡子沟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规模60余万方,造成10户农户住房完全冲毁,85户房屋严重受损,186户651人受灾,1260亩耕地受损,直接经济损失21517万元,组织撤离1521人,成功避免651人可能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7年,全州共发生较大规模地质灾害灾情43起,造成2785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956.84万元,共计转移撤离避让1000余人,均未造成人员伤亡。发生较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险情13起,潜在威胁1404人,约17220万元财产的安全,提前转移避让1231人,未造成人员伤亡。成功预警15起地质灾害,提前、主动、预防和临灾避让撤离955人,避免639人可能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全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总原则,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强化监测预警和主动避让、实施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和避让搬迁安置等,更好地保护了受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降低了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据统计,2011年以来,发生较大规模地质灾害323起(占2003年以来较大规模灾害的61.64%),仅造成2人死亡(仅占2003年以来的死亡和失踪人数的1%)。由于各项地质灾害防灾措施不断深入落实,监测预警预报体系不断完善,2009年以来,共成功预警了88起地质灾害,避免了19375人可能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其中仅2017年成功预警预报15起地质灾害,避639人可能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15年 5月27日至28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精神,总结推广丹巴县地质灾害避险成果经验,国土资源部在我州丹巴县胜利召开了“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工作现场会”。这是我州建州以来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的会议。 甘孜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启示 从这几年甘孜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来看:组织领导到位,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引领。在甘孜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甘孜州上下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带队排查,并积极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实现了“两个派驻”工作要求。机制措施到位,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核心。通过对近年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结,制定了《甘孜州灾情速报制度》、《甘孜州地质灾害值班值守制度》、《险情巡查制度》等规章制度,从制度上确保了防灾工作的规范运行。多地统筹地质灾害与防汛、防灾减灾工作的值班值守,确保了信息平台综合化,防灾、避灾、救灾措施及时有效。培训演练到位,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近几年,由于极端气候异常,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州县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必须从灾难中吸取智慧,尊重自然,尊重科学,使地质灾害决策在科学、高效、以人为本的轨道上高速运转。在宣传培训方式上,突出宣传重点,不断创新宣传理念,增强宣传效果。在宣传对象上,重点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各乡镇学校进行宣传培训。责任落实到位,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甘孜州州、县均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层层签订防灾工作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防灾责任制,并将临灾处置权下放至乡镇,大大提高了避让等应急处置工作的效率;监测预警到位,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甘孜州县各级各部门通过资源共享,每当遇到强降雨天气,及时通过预警短信平台和电话通知各乡(镇)、水电矿山企业、中小学校、在建工程防灾责任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加强巡查排查、监测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对所有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专职监测,由国土资源局与各隐患点专职监测员签订《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合同书》,合同一年一签;后勤保障到位,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保证。落实经费,邀请专业地勘单位开展督导,成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小分队,储备相应的应急抢险器材、物资和车辆,为防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州国土资源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