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州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2月21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清气正激发昂扬奋进力量
2019-02-21

(上接第一版)

永葆政治本色,永葆生机活力,党的旗帜在巴蜀大地高高飘扬。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刻汲取蒲波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教训,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大力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微腐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

在一个周末召开的会议让人警醒、发人深思——1月20日上午,省委在成都召开深刻汲取蒲波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教训警示教育会,部署推进“以案促改”工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真正修复净化政治生态也绝非一日之功,解决深层次问题需要持续用力,需要持之以恒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让党的每一个肌体细胞都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惩防体系——2018年2月2日,四川省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开启四川反腐败斗争新篇章。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根本目的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自改革启动,省委就担负起改革主责,纪委和各参与部门坚决负起专责使命,“一盘棋”让改革蓝图在全省落地生根。到去年2月10日,全省183个县(市、区)监委全部依法产生并挂牌,全省转隶2333人。

改革贯穿全年。省纪委监委统一设立42家派驻纪检监察组;在全国率先试点,向18户省管企业、28所省属高校派驻纪检监察组,直接领导,统一管理。到去年底,监察权延伸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四川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迈出铿锵一步。

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持续发力——“广安市委副书记严春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去年5月18日下午,“廉洁四川”微信公众号发布的32字案件消息,不到1小时点击突破10万+。

越是艰险越向前。一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

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2018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30219件、处分28998人,同比分别增长17.5%、13.4%;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查办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892起,党纪政务处分3081人;运用“四种形态”处理76917人次,监督执纪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

亮剑“微腐败”。因冒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问题,资阳市雁江区雁江镇二堰村原村主任李先洪受到党纪处分;汉源县大树镇党委副书记郑泓江等人在验收木甘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时不履职尽责受到党纪政务处分……这些公开曝光的典型案例,向社会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从医疗到教育,从低保到养老,全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8368件、处分14963人。

总担心纸包不住火,在“一卡通”专项治理中,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丹松村党支部书记汪某主动交代2015年代领村民耕地补贴资金的问题。

整治小卡一张,换来清风拂面。针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多卡发放、多头管理带来的监管盲区,我省率先在凉山州全面启动“清卡行动”。随后,一场专项治理战役在全域打响。截至目前,全省共清理“一卡通”4481万余张,24972人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说清问题,上交违纪资金8044万余元。

动真碰硬,用好巡视巡察利剑——着力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去年,省委共开展两轮巡视,完成对12个省直部门、76个县(市、区)的“政治体检”;首次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方式,对扶贫领域开展专项巡视巡察;市县党委共巡察15772个党组织,发现“三大问题”64157个;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移交问题线索快查快办,立案审查1800余人……

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省委巡视组不仅向被巡视党组织“罚点球”反馈,还向相关市州党委通报情况,层层压实整改责任。

“辣味十足,直接点名道姓,会场下面鸦雀无声。”首次参加巡视的小邹记忆犹新。巡视反馈后,省纪委机关、省委组织部及时介入,加强对巡视整改的日常监督,对普遍性问题开展全省层面“大整改”。

利剑高悬,愈显锋芒。十一届省委前两轮巡视反馈问题1716个,已整改完成1278个。市县巡察反馈问题65674个,已整改完成50513个。

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好干部标准,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宏大的人才队伍

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源头活水。2018年岁末,在一个多月的平稳推进后,四川省直部门机构改革基本到位,省直涉改部门234人次干部调配工作圆满完成。

此次机构改革对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有着极为重要和特殊的意义。如何统筹做好机构改革涉改部门班子队伍调配,是摆在省委面前的一道考题。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此次班子干部的统筹调配有“三个坚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鲜明政德导向、为民导向、担当导向、实干导向、廉洁导向、公认导向,坚持紧扣治蜀兴川事业需要。

选干部配班子,在急难险重一线“压担子”——

向“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倾斜。我省研究建立与之适应的统筹调配机制,加大全省班子统筹配置和干部交流力度,去年完成1016人次省管干部任免,全年选派248名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沿海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向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发力。去年,全省全覆盖轮换88个贫困县精准扶贫副书记,优选1376名干部人才援藏援彝,选派5700多名干部组成综合帮扶工作队,分赴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为期3年的脱贫攻坚和综合帮扶工作,岗编分离引导2.2万名干部向基层一线流动。

铸魂提能,打造优秀干部人才“蓄水池”——

2018年7月16日,省委党校,随着专业化领导干部培养工程和年轻干部铸魂工程首期培训开班,新时代治蜀兴川执政骨干递进培养计划正式启动。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对干部能力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加强领导干部和执政骨干的培训递次展开。一年来,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省本级举办乡村振兴、城乡规划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等21个省重点培训班,培训县处级以上干部2000余人,带动各地分层举办专题培训班3100余期、培训干部30余万人次。

固本强基,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宽阔的水泥路,漂亮的农家庭院,掩映在青山绿水中。2018年底,大巴山深处的通江县板桥口镇大铜钱村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感叹“因为有村党支部的好带动”。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对于四川这样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来讲,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事关全局。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这一年,全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导向更为鲜明。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最关键的是抓住“人”这个因素。

引育一批。“千名好书记培养引领计划”的实施,让132名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1200余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退伍军人回引进入村“两委”班子;10万名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工程更确保每个村动态培育2名村级后备力量。

调整一批。全覆盖开展乡村班子运行分析研判后,全省调整撤换不胜任不称职乡镇干部249人、村干部1174人;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调整清理村干部332人,对49名涉黑涉恶的村(社区)干部全部进行了组织处理。

发展一批。2.8万余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走上岗位;在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少数民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领域群体发展党员6.3万名,较2017年增加10%。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面对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应急抢险救援这场“大考”,白玉县绒盖乡党委书记根忠翁姆用8天8夜的坚守交出答卷。

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以沉着胆识、过硬技术,完成“世界级”的迫降,确保了机上128名人员的安全。

巍巍大凉山,普格县大槽乡解惹村,综合帮扶工作队队员李伟手把手教会彝族群众种菜施肥,诠释着责任担当。

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在改革发展主战场、在抢险救灾最前沿,巴蜀大地到处活跃着广大党员无私奉献、实干担当的身影,刘先伟、姚庆英、其美多吉等一批先进模范,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起标杆,激发出高昂的干事创业精气神。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久久为功,行稳致远。在这个清风荡涤的春天,四川正在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路上大踏步前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