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2月20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雪,读书
2020-02-20
相伴。 苗青 摄

◎林金石

冬天,下雪了,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自空中,轻轻落下。落在房顶,落在树梢。落成一片洁白,落成一片宁静。此时,手捧书卷,听雪,读书,该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呢!

南方是没有雪的,有的是绵绵的细雨。细雨落的时候,是沙沙沙的,总有一种嘶哑的声音。我的家在北方,大学四年,我是在南方度过。于是,我亲历了南方的冬天。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只要是细雨,天气都蕴藏着一种湿冷。这时候,不想出门,于是,躲在室内,手捧书卷,想读一本言情也好,武侠也罢,亦或是古典诗词,甚至是天文地理。但窗外的雨丝悠悠地飘着,飘在屋顶,飘在树梢,飘成一条小河,落在青石板上,落在泥土里,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于是,你总会禁不住雨声的诱惑,跑到门前,看一看这雨帘,蒙蒙的,冷冷的。你想着静下来,安安心心地读一会儿,无奈,那声响总扰乱心智,无法再继续。

北方的冬天就不同了。北方的冬天虽冷,但很少有雨,有的是洁白的雪花。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雪飘下来了,是一种曼舞的,是一种依恋的姿态,很美,很美。这时候,无论是落在屋顶,还是树梢,如果你不仔细听,不静下心来听,你绝对是听不到任何一丝声响的。因此,在北方,下雪的天气,不想出门,你可以捧一卷书,细细地读。读倦了,你可以走出门外,倾耳细听,听听那白雪落在檐上的声音。听累了,你也可以回到室内,继续刚才的书卷。

于是,听雪,读书,是一种雅致,一种意境。

于是,我便觉得,雪是书的灵,它跳跃着,飘飞着,时而洋洋洒洒,时而沉沉稳稳,但都需要有心人才能体味个中意蕴。而书则是雪的魂,它静谧着,安详着,时而深深浅浅,时而悠远绵长,但仍需要有心人方能品出其个中厚重。

比如你在读南北朝刘义庆编写的《咏雪》: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短短的几十个字,表面上看,勾勒出一幅有说有笑,温馨和谐的画面,实际上也蕴含了当时社会虽不宁静,但只要心静,一切都是雅景。

当读到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时,你不得不被诗人那沉稳而素净的心所折服。你想,诗人创作这首诗时,正是失意被贬至素有“南荒”之称的永州。此时,诗人内心一定是烦闷的,愤恨的,但那又有什么用呢?山上的鸟儿在这大雪飘飞的时节里,早已无影无踪了,就连平时人烟熙攘的小径,此时也是寻不到踪迹了。没办法,政治革新运动失败,所有的一切悲愤无处可诉,孤掌难鸣的诗人只好披上蓑衣,戴上箬笠,踏上一叶孤舟,在茫茫的江雪之上,独自垂钓,不为垂钓鱼儿,只为垂钓心情。因此才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千古绝唱。

听雪,读书。读书,听雪。其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听的不是雪,读的也不是书,而是一种心情,一种洁白的,宁谧的,超凡脱俗的心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