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思翠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个季节都有专属自己的时鲜。跟着时令品尝当季美食,是最有烟火气息的生活美学,也是旅行的一大乐趣呢。可今春,为全面预防“COVLD-19”新冠病毒传染,人们窝家抗“疫”,不可随意春游,我亦只能在记忆里寻找舌尖上的春天了。 一声春雷,万物萌动,江淮大地,生机盎然。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就有荠菜开起白花,细碎娇小,在料峭寒风里摇曳。晋朝夏侯湛作荠赋,说荠菜“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这时的荠菜蓄积了一冬的力量,汲取了春的精华,不仅味道鲜美,且极富营养。民间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主要具有健脾利水、止血解毒、消炎抗菌、降压明目等功效。“春在溪头荠菜花。”将采撷来的嫩荠菜放锅里焯一下,用肥瘦相宜的五花肉,辅以生姜葱香菇等,包水饺,香而不腻,回味悠长;要么把焯好的荠菜剁碎,与面粉、蛋液混合,用平底锅煎春饼,入口绵软,颊齿留香;也可作汤羹,味道鲜美,暗香浮动……而我喜爱更简单的凉拌,开水一焯,加生抽麻油蒜泥,清香爽口,如苏轼赞美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 与荠菜同样风姿绰约的还有蛰伏一冬的茵陈,也苏醒着密密匝匝地露出头角,一簇簇的新苗绿柔柔地生长着。古医书里说:茵陈者,青蒿之嫩苗也——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把茵陈洗净与面粉拌匀,撒少许盐,滴些许香油防止粘连,旺火蒸十来分钟,或用蒜汁陈醋麻油调拌,或直接食用,入口不苦,原汁原味;或是焯一下炒鸡蛋,微苦后却厚重甘饴,味道直接地气。这如绿色羽毛的小东东,不仅是饭桌上的美味,还是春季养肝护胆的保健品,把茵陈晒干与大枣泡茶喝,可治黄疸肝炎;茵陈与半夏、白术等泡酒,还能够清热解毒、祛湿舒筋。周作人诗云:“人生一饱原难事,况有茵陈酒满卮”,老舍的《四世同堂》中也记载过茵陈酒,同样亦有一番意味与情趣。 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也是贪嘴者们尽享“树上鲜”的大好时光。古往今来,可食用的树上春芽数不胜数,如枸杞、笋芽、香椿、榆钱、槐花等。枸杞,是一种多年生的矮小灌木,婀娜多枝,长满小刺。《药性论》记载:“枸杞头能补益诸精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每到春风乍暖时,枝条上便冒出嫩绿如花的新芽,乡人俗称为枸杞头,或天精头、地仙苗,单名字就透着一股子灵气,令人食欲大开。如今,在我家楼台上就长了两棵枸杞树,整个冬天都绿莹莹的,春来了,它们更是勃勃生机。枸杞头吃法颇多,或凉拌,或素炒,或熬粥,或佐以鸡蛋等。无论是何种食法,都会让人口齿噙香,满嘴春鲜。 槐花。家前屋后有好几棵槐树,到非曲直月开花的季节,一嘟噜一嘟噜乳白色的槐花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亲手拿绑着铁钩子的竹竿摘下槐花,我忍不住生吃几口,很香甜。槐花饭最是令人难忘,炒着吃、蒸着吃、烙着吃、煮汤……槐花拌上面粉,放锅里蒸熟后放上蒜泥可是一道美味。烙的槐花饼外酥里嫩,令人百吃不厌。槐花汤里打上鸡蛋花,滴上香油,令人垂涎欲滴。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有说有笑地吃槐花饭,既温馨,又美好…… 春天,乡村郊外,到处都弥漫着春的味道。人们跟着时令的脚步缱绻在各种“春鲜”的美味里,虽然只是粗茶淡饭,但其集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开水焯后,满眼翠绿,心旷神怡;油里一炸,本真醇香,滋味无穷;轻轻一口,勃勃生机,根植心间;细细品味,那个鲜香,挥之不去,至今依然萦绕于颊齿舌尖上! 宋代词人王观言:“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同一处景致,会因四时变换而不同。告别蛰伏的寒冬,春日里天地生机初露,却又含蓄隐忍,慢慢过渡到姹紫嫣红芳华俱显,宛若美人素手轻启面纱,缓缓揭开那美丽的娇容,那是一段多么令人迷恋的过程!所以,在当下疫情猖獗之际,在春天即将来临之时,我们不得不“闭门思过”,慎重思考人类和自然万物的关系。人类离不开自然的滋养,野生动物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更是人类的朋友,而不是我们舌尖上的美食,保护自然万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应幡然醒悟:保护自然,匹夫有责!保护好自然,才会有美好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