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社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3月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2020-03-04

(上接1月20日第五版)

旺堆家一共有8口人,他和妻子、丈母娘、两个儿子、大儿媳妇以及两个孙女一同居住。过去家里生活过得很艰难,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养殖少量牦牛所得。挖虫草的季节是他们一家人最高兴的时候,因为上山挖虫草能多挣一点钱,但生活依然艰难,过日子的钱基本靠借。村里有了电,旺堆开办了客栈,一家人的生活才渐渐好起来,如今他家的日子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不但存折里有了几位数的存款,家里还购买了一辆车,旺堆常常开着车带着家人到稻城县城里购买生活用品。客栈的生意越来越好,但用电的困难让旺堆伤透了脑筋。旺堆说:“过去我们用的是当地水电站发的电,虽然比起以前点松光照明的日子算是幸福多了,可是由于水电站装机容量小,发的电一点儿也不稳定,经常停电,根本无法满足游客的用电需求。游客的手机、照相机、电脑完全充不上电,就算勉强充上,最后绝对也是以跳闸收场。这些情况引起了游客很大的不满。电力公司对村里的电网进行改造,大电网的电通到了我们村,我很高兴,这对我进一步做好客栈生意有很大帮助。”

“丁夏多咖啡屋”是亚丁村里唯一一家咖啡酒吧,老板刘丹是一位来自河南洛阳的徒步旅游爱好者,在一次到稻城亚丁旅游后,他便深深地爱上了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3年前,刘丹辞去了在北京的工作,来到亚丁村打造了这家名叫“丁夏多咖啡屋”的咖啡酒吧。温暖明亮的灯光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居住在附近的游客到这里品茗饮酒……

亚丁村,已经成为甘孜州著名的旅游村。

从历史中走来的扶贫攻坚,唯有以创造历史的坚毅才能打赢。

亚丁村的变迁,只是康巴高原众多村寨因电而变得更加精彩的一个缩影!

六、电力阳光暖人心

精准扶贫如何扶到点上、根上?如何让当地贫困户过上幸福生活?企业如何搞好扶贫攻坚?

“5000万元用于贫困村农网改造,100余电力人(次)走进藏乡彝寨参与扶贫,数十条电力扶贫措施得到落实。”2016年甘电公司精准扶贫工作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只有110多万人口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贫困面大,甘电公司供电区内就有1258个贫困村。精准扶贫责无旁贷,甘电公司联合所属十七家县公司,采取多种方式投入扶贫攻坚。

甘孜州电力迅速发展,不仅改变着千千万万的甘孜人生活,也加快了地方工农牧业的发展。有了坚强的电网支撑,甘孜州的产业正在兴起。从历史上逐水草而居、靠山吃山的原始生存方式,到今天迅速走向现代产业发展时代,犹如远古草原地平线上,千万头牦牛从历史的深处奔驰而来,显示出神鹿铜龙纵姿奔腾般的壮景,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这是甘孜高原跨越发展的标志!

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

有一片祥瑞的土地

鲜水河是阿爸长久的期待

卡萨湖是阿妈长久的柔情

这里祝福吉祥

这里荡漾慈祥

啊,炉霍

我终身铭记的地方

啊,炉霍

我永远把你眷恋

我怎么能忘记连着血脉的故乡

这是我的朋友、著名作家章戈尼玛先生作词的《炉霍恋歌》的第一段歌词。这首歌是炉霍县的县歌,在康藏高原很流行。

他的家乡在炉霍。炉霍在哪里?在甘孜。确切地说,在四川西部、甘孜州北部,与道孚县、甘孜县、新龙县、色达县相邻,距成都650公里。还可以这样说,炉霍县城在著名的川藏公路旁,如果乘车从也是川藏公路边的甘孜州首府康定向西行,行进近300公里,就到了炉霍县城。

炉霍平均海拔比起相邻县色达、甘孜来说并不算高,只有3000多米,如用地域面积来比,炉霍也比它们少,但它的资源扳起指头可随意数一长串:炉霍是康北粮仓,矿产丰富,生物资源富集……

炉霍也属地广人稀之地。地有多广?地域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四分之一个重庆、三分之一个北京,相当于5个香港、190个澳门,比欧洲一些国家如荷兰、卢森堡、摩纳哥还大。然而全县仅有15个乡170个村,满打满算不到五万人口。

(未完待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