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将是生态文明构建和发展的世纪,今天的学生将是承担这一任务的主力军。因此,引进生态观以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们知道宇宙万物的秩序和美丽,取决于两股力量之间的平衡。地球和太阳之间太近或太远造成地表太热或过冷,均不适合生物的存在。教育也是如此,如果教育本身已经失衡,孩子的成长也会畸形。现在的学前教育已经有所失衡。过度声光影刺激,过度知识灌输,少有接触自然的机会......这是目前大部分孩子的生存状况,这种状况打破了自然的生态平衡,孩子的成长备受威胁。 过度灌输知识。提早学习成了一种风尚,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在家里贴满了数字、汉字、英文单词......希望孩子多学习知识,这样不但加重了学校的负担,也让孩子苦不堪言。 阴盛阳衰。学校的家长会上,清一色妈妈团,学校的教师队伍基本上是女老师,在家里爸爸只负责挣钱,男性教育的长期缺失,导致一些男孩失去了模仿学习的榜样,男孩子们长大以后,容易形成责任心缺失、独立性差、缺乏阳刚之气。 过量的刺激。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电脑游戏;动画片虚拟的场景;香喷喷的肯德基;鲜艳、花哨与复杂的环境;都在全方位地刺激着孩子的味觉、视觉,感觉。孩子被动地生活在别人的设计、构造里,不用自己动脑、动手,就能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 两极分化的教育观。在一个家庭里,我们常常能见到这样两极分化的现象:妈妈觉得应该让孩子独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但爷爷奶奶们又代劳一切、宠爱有加;爸爸觉得应该建立严格的规则,妈妈却认为呵护是第一位的;爸爸认为应该给小男子汉一些吃苦与挫折教育,妈妈则认为这离现实太遥远......教育观念不一致带来的家庭纷争,让孩子无所适从,无法建立健康、独立的人格。 远离大自然。全封闭式教学成了部分学校的广告词,孩子们更多的生活就是在家看电视,玩电脑游戏,这种远离自然的结果,使更多的儿童患上了肥胖症和儿童心理疾病,使他们丧失了与自然亲近的本能。 要改变学前教育的失衡,就应该改变、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保持教育的平衡,让孩子内心的小世界及宇宙大世界和谐统一。 观念更新是从我们从学前教育改革实践中升华而形成的新观念,并且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向前发展而持续深化更新。学前教育观念的变化是我们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研究孩子身心各方面发展的现状而得出的实践总结。 更新观念要提倡用生态观来研究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律。生态观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可持续发展,学前教育要在生态文明中发挥作用,应根据生态观把学校建成教育生态系统。教育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能随时有选择地接纳外界的信息并使之成为自我发展的营养。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就会产生一种发展的能量,形成自我发展机制,从而促进学校产生一种不断追求新发展的内在需要。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转和发展能量来自系统中的集体智慧。在构建教育生态系统时要重视创立学校文化,它是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学校的品牌形象,是由学校的全体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和习惯传统等凝聚而成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能增强凝聚力,提高教育效果,在学校外部能对孩子、家长及所在社区以及整个社会产生感染作用,为纠正孩子教育的失衡起到引导作用。 学前教育生态系统以孩子为主体、教育为中心。我们应从学校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办学经验,研究自己的日常教育工作,不断更新观念,适应二十一世纪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把新观念落实到我们的教育行动中去,促进学前教育的平衡发展。(康定县姑咱区寄宿制学校 陈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