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康藏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3月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魁巫(奎武)村小名气大
2020-03-06

◎董祖信

魁巫是明代的地名称谓,系藏语音译,今名上奎武,是泸定县德威乡东南面的一个小村。村子在距大渡河约800米的台地上。商、周、秦、汉时期的牦牛古道从村中穿过。一条短短的街道,曾经有过历史的辉煌。这里是远古藏区通往汉区的惟一通道,有舆夫苦力所住的茅店、赶马人住的马店,还有茶坊、酒店,最著名的还是“长春堂”药店。

药店主人李含章,投师数人,又得新都名医杨西山先生指点,学识渊博,医术精湛,救死扶伤,医德高尚,远近闻名,誉满全县。

清咸丰三年(1853年),李含章在奎武创办的 “长春堂”药铺,正式开业,求医购药者络绎不绝,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曾带学徒十余人,出类拔萃者有范代禄、余炳芝、董天富等人。范、余二人,后为泸定名医。董天富在冷碛开“董药铺”行医卖药,济世活人,亦有名气。他们师徒为泸定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明代万历年间,奎武小村曾出过一位民族资本家,藏族,名那期。万历四十年(1612年),他的生意从奎武做到了冷碛,“主冷碛中街衣粮”。乐善好施,笃信佛教的他,钱财有了,可惜年过半百,膝下冷落,人丁稀少。为了方便行人往来,修功祈嗣,大发善心,于万历二十二年,捐资修冷碛木瓜沟廊桥,完工后记载修桥情况,为我们留下了佛耳岩“摩崖石刻”。

万历四十年,他又捐资维修加宽冷碛与沈村之间的佛耳岩崖道,由于工程艰巨,耗资较多,完工后刻碑留念,因碑文中有“有不知因果者,毁桥路。”影射了沈边余土司而被损毁,成了今天的“万历残碑”。(附《万历残碑》文:维大明万历皇上肆拾年壬子岁孟冬月,……佛佑修德补路,信番那期,魁巫原籍,主冷碛中街衣粮。……为他佈福种泰……汉期壬辰年正月……松柏乃子乃孙……有不知因果者,毁桥路……岁次孟春望月吉旦作课。信番那期捐资修功祈嗣。……)

那期修桥补路,他热心公益事业,造福一方百姓,还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明代文物。

解放后的一九九零年,在牦牛古道边的奎武村,出土了两枚汉代五铢钱。这些文物用无声的语言,为我们证实了远古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所以我们说“魁巫”村小名气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